1336水鬼(2 / 2)

加入书签

“那我就反客为主了,今天中午,我请前辈们吃葫芦岛的海鲜,我会做佛跳墙。船靠岸了,你们先稍事休息,或许可以开个短会。现在是十点半,十二点开餐。我失陪一会儿,我当火头军师。民以食为天,对不对?”

“大政方针,还没定啦——”李长江书记还一脸茫然。

“定啦。”张行健副总理回过头来,跟主席相对着神秘地暗笑,脸上浮起了心知肚明的笑容,看来主席和张副总理深知韩宝来之意。他俩太懂韩宝来的行事风格,他把当地的美味弄到手,他是办不成事情。

韩宝来租了一艘游艇,夫人嘱咐他:“宝来,你身体才复原,不要太好强。让你身边的同志下海,你要给机会给你的兄弟立功。”

“知道了。夫人。”韩宝来在外面一般都称夫人。

“妈,鲲儿吃饱了,你抱他。我跟着他出海。”紫兰把鲲华交给妈,她也上了游艇。虽然海面寒风凛冽,可吹不灭年轻人扑向蓝色大海火一般的热情。

离开了主席和夫人的视线,那还不是他韩宝来说了算。韩宝来刚出海,就会齐了一百条游艇,他们彼此遥向呼应。他们先到步蟾宫的礁石铲海菜。什么是海菜?其是就是傍生在岸礁的牡蛎,当然有渔民做技术指导,生手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有经验的渔民教你怎么辨认,怎么用钢钎撬。

然后,他们就去海贝湾去捞海贝,巴掌大的扇贝是他的所爱。扇贝外壳相当好看,可以做装饰品。鲍鱼也有养殖,当然下手,一定会选三年以上的,鲍鱼越大越值钱。当地有句谚语:有钱难买两头鲍。什么是两头鲍。就是两个鲍鱼有一司南重,一司南相当于零点六千克。即使养三年的鲍,一司南差不多要三个的重量加起来。

韩宝来要选个大的鲍鱼,渔民就让他自己穿了潜水衣下海。然后,韩宝来看到鲍鱼,他就是铲不下来,即使将它的壳撬破了,也无法将鲍鱼撬下来。原来,撬鲍鱼也是有诀窍的,鲍鱼的吸力能达到两百公斤,任任狂风巨浪袭击,都不能将它掀起。鲍鱼就是靠着这粗大的足和平展的跖面附于岩石之上,爬行于礁石和穴洞之中。渔民教他,如何趁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撬下来。

最精彩的,就是下到深海捞海参和海胆。韩宝来是跟着一个快五十岁的老渔民下海,陈桂山、曾青山、伍敬尧抢着要下海,这回不给他们下海,他们不干了。可能是紫兰鼓动他们造反,紫兰不在这里,他们一个也不敢出头。因为老渔民只有四套潜水衣,他自己要下去领航。韩宝来只能陪老婆在船上面看水鸭子。

韩宝来帮他们穿上潜水服,再戴上潜水镜,用皮管子将上面的洞口勒紧,然后戴上脚蹼和吸氧面罩,手里拿着装海参用的网兜,猛后倒翻进海中,哗啦一声,激起海浪,一个猛子就不见踪影了。

老渔民的妻子介绍:“老徐每次要下潜到海面下七八米深的地方,一次要将网兜装满才上来,一网兜可以捞五六十公斤。一般的捕捞员一天可以捕捞五六百斤,年富力强的可以捞上千斤。收入还可以,只是常年在冷海水中泡,有风湿,老是要吃药,要拔火罐。唉,有命挣钱,怕没命享这个福。”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老徐带着三人浮出了水面。老徐捞了满满一网兜海参上来,他们三个功夫一等一的高手,简直太丢人现眼了。陈桂山冻得嘴唇发青,他只捕了二十只左右;曾青山也是瑟瑟发抖,他只斩获了十三条;伍敬尧最年轻,他只有十六条进账。

“好大条!”紫兰故意转移韩宝来注意力,她用纤纤素指量了一下,“这条长的,应该有三十多厘米吧,有我的巴掌大哦。”

徐大娘说:“对,是这个尺寸。这是冬参,正是海参肥壮的时令,每条海参都发育到了顶峰了。你看,品相健壮,又硕大无朋。”

徐大娘说者无意,紫兰不知怎么样的,红着脸不说话了。当然江楚瑶和杜芊芊知道徐大娘说的是海参,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这时候韩宝来还坏笑。

老徐上岸,要喝上几杯药酒,他的风湿病,让他的肩膀活动很吃力。当地人把下海捞海参的人叫水鬼,海参一个冬天都可以捕捞,特别鲜海参的行情好。因此,他们三个月都可以捞,给养殖户捞,捕捞一斤海参提成二元,按一天捞五百斤计算,一天也能赚一千元。也算高收入了,但长年捕捞的渔民,一般都会落下一身病根。

不过,老徐走运,今天碰上了韩宝来,韩宝来可以为主席低频率电脉冲针灸法,也可以免费为老徐做低频率电脉冲针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