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酒香难及菩萨心(2 / 2)

加入书签

这个动作遭来了另外两人的同时侧目,我连忙知趣地缩回手,讪讪地一笑,背过身去,“走,我们去前面看看!”

后面三人表情各异地跟在身后。

没走几步,就见前面有家酒楼,上书“来得酒楼”四字。我们前后看看,发现整条街也就只有这样一家酒楼,于是都毫不犹豫地迈了进去。

酒楼内堂是个不算很大的通间,只摆了八张大桌。顶上也没什么装饰,只是挂着几串包谷,辣椒,大蒜,看来也别有一番农家风味。

我们寻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便有伙计过来招呼,“几位爷,吃点啥?”

“照你们这边最拿手的上,再来两坛好酒!”有月对伙计吩咐道。

永琰轻轻一笑,不置可否。福康安看着窗外,没有说话。我也随着他的目光看向外面。只见不远处的街对面,是一家叫“施心斋”的铺子。外面排着长长一队人,只不知里面到底是做什么营生,在这么个生僻的小镇子上,生意居然这般大好。

“有月,刚才你叫那老贩子什么啊,他居然那么好心地送了你一篮子樱桃?”我忍不住好奇的问,要知道,我问他价的时候,可是一两银子一斤啊。这一篮子少说也有五斤重,后来碰上有月,怎么就白送了呢?

“哈哈,你还在琢磨刚才的事儿啊!”有月吊人胃口地顿了顿,见我们三人都在看着她,才缓缓口地道,“苗人称呼男子为‘把秋’,是‘老表’的意思,所以我刚才叫他‘把秋’,他很高兴。后来我们聊了几句,他说现在这个时候,是他们这边每年的樱桃会时节,所以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镇上卖樱桃。他还请我有空去他家做客,后来就送了我这篮子樱桃。”

听有月说完原委,我们都笑了起来,原来如此。

这时伙计的菜已经上来,总共是六个菜,一个汤,还有一瓮叫不出名的菜。后来又上了两坛酒,一坛牛角酒,一坛米酒。

我们让伙计介绍了一下。扒鸡,云南鸭,什锦内宝(鸡鸭的内脏),酸腌鱼,腊肉,牛肉,酸辣汤,还有一瓮酸笋。都是他们这边的招牌菜,尤其是那瓮酸笋,更是远近闻名的手艺,每天十里八乡慕名而来的食客都有几十人之多,就专为吃那一瓮酸笋。

至于牛角酒,更是只有大户人家招待贵客才会用的好酒。米酒是用店中不传的秘法酿制而成,也是食客门每日必喝的佳酿。

听了那伙计的一席话,我们四人都食指大动起来。四双筷子齐齐向那瓮酸笋夹取,在瓮口相遇,几人相视而笑。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这一条街上就这一家酒楼的缘故。因为实在没有别的酒楼可以跟它媲美了,这么普通的菜色,能做出这般绝美的口味来,实在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尤其那两坛土酒,就是连我们这些喝惯了贡酒的人,都赞叹不已,甘愿一醉方休。不为别的,只为这酒中美味。

临出门时,我们向伙计问了一下,“伙计,向你打听个事儿,那边的“施心斋”究竟作何营生?怎的生意这般红火?”

伙计的话,让我们很是意外,“客官们有所不知,现下朝廷正在派兵平定这一带的苗民暴乱。这中间不知有多少生灵涂炭,家破人亡。而这‘施心斋’专门为了救治一些在战火中受伤的伤员,和生病的老百姓而设。里面的药物,诊费,一律免费,而且都能药到病除。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过来这边受诊,取药。”

“这战乱之中,居然还有这等菩萨心肠之人,只不知这‘施心斋’主人是谁,有机会一定要去拜会一下。”我不禁感叹起来。

伙计以为我在问他,所以便接了我的话茬,“这个小得也不知,只知道这样的‘施心斋’几乎每个镇子上都有,而且都是一人开方一人配药。那开方诊断之人甚是高明,只要看一下来人气色,就知道此人所患何病。而且开出来的药方,都能在短时间内使人痊愈。所以大家又叫它‘菩萨斋’,只是谁都没有见过斋主是谁。”

伙计的话已经让我们几人对这“施心斋”大感兴趣,有月大方地扔了一锭银子给伙计。几人在伙计和掌柜惊喜的眸光中,朝对面的“施心斋”行去。<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