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半山堂(1 / 2)

加入书签

 (); 段天青的大学生活就这样掀开帷幕。

古典文学专业第一年的专业课程设置很松,只有古典文学概论和文学史两门专业课,主要就是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几门公共课。

每天的课表都没有排满——如果那些勤奋努力的学生,就会大量的选修相关课程,以尽快获得足够的学分。而那些喜好玩乐的年轻人,终于从沉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自由放纵,则会在娱乐和恋爱中消磨时光,尽情享受青春。

其余的专业也大多如此。

韦波和高松都是法律专业,他们是两个极端。韦波是勤奋派的代表,而高松则是玩乐派的典型,他们俩因为在宿舍学习的事都闹了好几次矛盾。

卢奇峰摇摆不定,他是经济专业。既羡慕高松的潇洒,又知道努力读书还是要紧,所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倒成了两人之间的调节器。

初入大学的新生们,大抵就处在他们三人的状态中,只是程度各有不同。

段天青却完全是例外。

即使是同班同学,也很少在上课之外的时间看到他。

但段天青的功课又极其漂亮,无论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教授老师们都对他赞不绝口。

这在同学们眼中,就笼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班上几个姿色不错的女同学也经常会提起他,“怎么段天青又不在?他到底在忙些什么?”

“人家可能有女朋友了吧,听说他是租房子住在校外的。”

“真是可惜……”

段天青相貌堂堂,谈吐斯文,看上去家境不错,显然是女大学生择偶的良好对象,开学没几天就有女生往上凑。但他虽然性子温和,不会当面拒绝,却也严防死守,从不给人什么机会,好几个主动出击的女同学都怏怏无功而返。

“段天青平时到底在干什么呢?”

这成了古典文学专业班女生们心目中的悬案。

她们并不知道,段天青大部分时间其实也在图书馆。

——不过不是新修辉煌气派,向所有学生开放的大图书馆。而是在校园深处,由蔡中炎先生捐赠的半山堂私人藏书馆。

半山堂位于燕湖西侧,树木掩映,平时除了谈恋爱遛弯的学生,很少有人到那边去。

这座小图书馆也常年锁闭,只有少数几个相关教授有钥匙。

蔡中炎先生是百年前京师大学堂的校长,学贯中西,尤其擅长梵文研究,是知名的文化大师。他原本是浙北世家出身,家里历代官宦,又皆喜藏书,家中藏书万册有余。

后来他在京师做学问,研究各国文化,又陆陆续续购入各处古籍数千册。他终身未婚,临终前孑然一身,又觉得亲戚子侄辈并无读书种子,干脆就将这些珍贵的典籍全都捐给了大学。

京师大学堂就在燕湖畔盖了半山堂,放置这些古籍,以此纪念蔡先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半山堂也曾高朋满座,门庭若市。许多提起名字来都能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一笔的人物在此高谈阔论,甚至京师大学堂中有“半山会”之说。不入半山堂,根本算不上最顶级的文化学术圈子。

然而近几十年,当年指点江山的风流人物都渐渐老去。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国人的心态也变得有些浮躁,金钱成了评价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在十亿人民九亿商的前提下,比较难产生经济效益的古典文化乏人研究,就算有几个学有所成的,也不太愿意静下心来做学问。更愿意去和光同尘,以通俗化来博取眼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