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红烟翠雾 第096节 一些流言一些国事(1 / 2)

加入书签

 八月二旬中,户部已收到京城大小贵族的捐银数千万两,移交兵税厅。

利用这笔军费,朝廷迅速组织了一支五千人的先锋军,以平西校尉东门葛为先锋,即刻前往镇压。同时派兵政厅的王远为征西将军去平定控制西屏郡局势。窦贤在西屏郡任校尉时,王远曾是他的上司,在西屏郡也有一定的人望,后来因为军功调任兵政厅副主事,却也是军方的实力派人物之一。

先锋军一路急行军,西行数百里,几近宛城之时,居然遇到了一场夜袭。偷袭者放火烧了营帐,抢夺粮草、辎重而去,五千精兵居然相互践踏、被烧伤、烧死无数,最终还剩两千余人,车马更丢失大半。不得已,东门葛率残部退回宛城以东的罗城据守,以待恢复元气。

先锋军的败绩,不日即传至朝廷,朝堂上一片哗然。

难道窦贤此贼已经迅速控制了宛城以西的大片地区?还是说地方流寇所为?

若是流寇的话,问题是,何处的流寇居然有这样的势力?为何先前居然没有任何迹象?

若说宛城谋反,多数的朝臣都不信,那可是全国闻名的模范县之一啊。只是此事,竟然从未听宛城县令报备过。

或者,窦贤刻意派出前锋在此处潜伏下来,制造出宛城以西已变的假象?

此事一旦传出,不知又将有多少人心浮动,恐怕不是朝廷的福气。

一时间,各种解决方案都提出来,却莫衷一是,只因不知对方的虚实而难以轻下论断。

监察院对此保持了一定的沉默,他们派出彻查宛城的官员已经中断联络有几日了。以为是技术故障,因而一直没有警觉。待到知道宛城出事的时候,才明白此事恐怕非同寻常,可能性最大的是宛城已经生变。此时只有尽快派人前去查探才是正道。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不出半日,京中已是流言纷纷:上天在文治帝初立之时已经以地震示警。恐怕建武帝暴毙确有冤情,以致天崩地裂,如此看来文治帝地正统地位恐怕确实令人怀疑。更何况文治帝年幼,由太后垂帘,女人当政,国家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此了!倒是前太子即将成年,传闻他宽厚仁义,似乎堪当大任,同情他的人变得多起来,倒让人觉得他在西屏起兵是正义的、无奈的、值得同情和支持的。

不过。下层民众对于文治帝地好感却更多些。

首先,文治帝的第一道敕令便是减税。这是他们极为欢迎的,在建武帝穷兵黩武的政策下,赋税对于他们来说已是过于沉重的负担,每年能多点收入,对他们来说是更加务实的事情,至于谁当权,谁主政。不是他们关心的。也不是他们能够左右得了的。他们只盼望着日子安稳些,少打仗,平平淡淡,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便能和和美美地过一生。

其次,对于纵火事件的果断处理。也让那些平时在街头巷尾为非作歹的恶少们收敛了不少。听说那些高高在上地世家大族都赔了不少银子,都免不了幸灾乐祸、拍手为快,只觉得对他们的惩罚还轻了些,但比起建武帝时的纵容来说,却已经好了太多。在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仇富和羡富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水月庵密室

逸尘给国师递过一只盘子:“知道我难得做一次糕点,你就巴巴地赶来了?新鲜出炉的,尝尝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