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沛县起兵(2)(2 / 2)

加入书签

曹参心里算是明白萧何打算,他将手掌平伸放在脖子,做了个斩首割吼的动作,道:“那我们做了县令,如何?”

萧何急忙再摇头道:“此事万万不可。县令虽然没有兵马,但县衙官吏不少,我们若行此事,必会被一众官吏杀死。再说,如今天下虽乱,但大商到底还是正统国治,要是我们杀了县令,日后要是大商平判了战乱,你我都得被处死。”

曹参点点头,知道杀县令之事他们做不得。“那萧大人是要等王启回来再行此事了?”

萧何点头道:“不错,我确实是此意。王启此人你也知道,在这沛县之地,他的能耐比你我大多了。此乱世之际,正是此等人施展之时,而他要是杀了县令,对于沛县子弟震慑更大。由他起事,才够确保我等原大商一众官吏安危。”

曹参略一沉思,心中有些不解,问道:“这,那萧大人您为何不自己起兵,非让王启来做此事。大人您平日里爱戴百姓,不似那县令以权霸事,且大人您在沛县的威望比那王启高多了。”

萧何苦笑长叹一声,道:“我若有此本事,还需你来提醒。你呀,还是太年轻了。我萧何虽自负能力出众,但可为之事不过一二,如此造反起兵之事,非我能力可行。为人做事,必须认得清自己的本事,要知道自己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量力而行。那县令想要起兵造反自保,熟不知起兵之时便是他身死之时,这事对于你我来说也是一样,非你我之才不能起兵,而是起兵之后反而会使你我死的更快。如此自寻死路之事,不是我萧何所为。”

萧何此番解释让曹参还是不太明白,不过过往多年跟随萧何做事,曹参明白自己之能与萧何不能比,既然萧何都没有自己起兵的打算,那曹参就更没这份心思了。

于是,曹参对萧何拜到:“大人高见,以曹参之能却是不明白此事因果,不过曹参愿跟随大人,为大人鞍前马后。”

萧何看着曹参笑着摇摇头,缓缓道:“等着吧,马上咱们就有大事要做了。”

与此同时,沛县县衙里,县令正翻着县里往日案件笔录,当他脸色难看的将手中竹简翻完后,怒道:“好你个萧何,枉我平日里带你不薄,你居然妄图害我性命。这王启以前与你私交甚重,如今你邀他回来,到时候在这沛县起事时,可还有我这县令地位,恐怕你是想自己起事,做着沛县之主吧。”

原来竹简上清楚的记载了关于王启以前在沛县的各种案件,其中大多案件的处理都有萧何帮忙求情或者予以宽恕的身影。

县令将这些过往之事看在眼里,怎能不多多考虑萧何所谋所图。萧何找与自己关系要好的王启等人回来起事,等起事后丰沛子弟皆是因为王启而听命行事,到时候若有萧何鼓动,县里哪还能有他县令自己的地位,恐怕不出几日,便会被王启杀害,用以聚拢丰沛百姓的民心。

县令气愤的紧紧握着手中竹简,骂道:“既然你萧何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来人!本县令得报,萧何功曹史与手下欲以谋逆造反,你等速派人手关闭城门,同时点齐县衙人马,与我一同前往抓捕萧何一众。若萧何等人敢于反抗,立地处斩。”

县令手下立即领命,而后急忙去召集人手,但他们却没有留意到县吏夏侯婴刚好行至公堂一侧,且其听完县令的命令,脸色大变,随后匆匆退去。

萧何功曹史宅,夏侯婴抢先县令等人一步拼命赶到,他推门而入,在见到萧何与曹参后,没等他们开口询问,便急切道:“萧大人,不好了,县令说您要造反,下令抓捕您与曹参,现在正带着县衙官差在来的路上了。”

萧何曹参闻言大惊,两人互视一眼,立即起身。

夏侯婴缓口气再道:“而且那县令下令关闭了沛县城门,此时您与曹大人必须想办法赶紧逃出沛县。”

萧何脸色难看之极,慌道:“这可如何是好。”

曹参一把握住腰间佩剑,道:“城门即已关闭,我们无处可逃,不如就与那狗县令拼了。”

萧何连忙阻止道:“不妥,县令此时人多势众,我等与其硬拼只会白白丢了性命。王启正在赶往沛县,等他们一到,那县令便是必死之人,若此时无故搭上你我性命,太不值得。”

夏侯婴见两人还在商议,急道:“你二人赶紧逃吧,县令他们快要到了。只要你们能逃出城去,与王启一众汇合,那县令便拿你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曹参突然眼前一亮,叫道:“我记得今日守城之人乃是萧大人手下官吏,且那人与我有些交情,此时我们去找他,他应该可以放我们出城。”

萧何忙问道:“你确定此人可堪一用?”

曹参急道:“大人,此时此刻你我有生命危险,只要有一丝希望就得把握机会啊。”

萧何也不是犹豫之人,当即点头同意一试,随后便同曹参出门,绕开县令等人前来的道路,往城墙赶去。

等县令一众赶到萧何住宅时,此时宅院里早已没人了。

县令看着空无一人的宅院,心里更是确定萧何不怀好意,如此一来,绝对不能放王启一伙入城。

“派人盯紧四处城门,从今日起任何人都不得出入沛县,同时召集人手搜捕萧何曹参,有能斩首这二人者,本县令重赏。”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