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攻胡陵、下方与(2)(2 / 2)

加入书签

沛县招募的兵卒本就不多,此时若是分兵,实属下策,可要是放任沛县不管,那军中的众兄弟也不愿意。

王启笑道:“一城一地,有什么守的,就是郡守把沛县夺回去了,他还能把城里的百姓都杀光么。再说,王陵不是不服我么,正好,把沛县留给他来守,咱们带着兵去丰邑,到时候郡守派兵过来,怎么办那就是他的事,有他帮咱们顶着,那有什么怕的。成了,功劳是咱们的,不成,咱们再打回来不就行了。沛县之地的兵源都招募的差不多了,留在这里也聚不到人手,那还不如换个地。只要咱们有兵,还怕打不下地盘么?”

众人到此也就不再有异议,反正大伙才起兵,最需要的是人手。这个时候打哪个城池都一样,只要能占下一座就是一座,而且丰邑之地确实比沛县适合众人当做大本营,沛县太容易被来自四周的郡守兵马围困了。

确定了下一步先要占据丰邑,王启众人谋划一番,而后王启便把卢绾派了回去,同时还让樊哙、周勃、夏侯婴等人带着兄弟悄悄跟上。毕竟丰邑乃是王启故乡,到时候面对的可都是看着他长大的乡亲们,要是能不打仗就夺下丰邑,那再好不过。

等卢绾等人出发了,王启整顿了剩下的兵卒,之后又找来王陵商谈,言明让王陵留守沛县之地。王陵本就对王启坐沛县主公不服,他巴不得王启早日离开,好自己掌权沛县,对于王启的命令,王陵一口应下。

王启给王陵留下足够的人手,并安顿好沛县的诸多事宜,之后带着萧何曹参一众,向着丰邑进军。

丰邑之地,本是前朝战国年代宋国都城睢阳的近邑,后宋亡属魏,魏曾有意迁都丰邑,而王启祖上乃是当时的魏大夫。魏在迁都之前命王启祖上携资带人来丰邑扩修此城,然那时商突然灭魏,丰邑城虽建好,却没来得及使用。魏灭之后,丰邑被楚国占领,丰邑随成为楚地,当作了楚国面对商国的边境之城,后来商一统天下,就将丰邑划归泗水郡,属县级,毗邻砀郡,等级与沛县同等。

在魏灭之时,还在丰邑建城的王启祖上见情势不对,无奈之下只得将携带而来的巨资散于丰邑当地,并于此地隐姓埋名,定居丰邑附近,到王启之时,其族人虽在大商之内名望不显,但在丰邑之地算得上大族。

王启带着兵卒来到丰邑附近,并没有直接下令攻打丰邑,尽管丰邑如同沛县一般没有大商的兵马,但丰邑城墙比起沛县城墙要高大的多,若是强攻,极有可能伤亡惨重,这对刚刚起事的王启来说太不划算。

最关键的是丰邑乃是王启故乡,城内有着不少血缘关系的亲人,要是开战之后,面对这些亲人守城,那时该如何打?

没有强攻的王启带着卢绾樊哙等兄弟悄悄入城,此时的丰邑城里还不知道王启已经起兵,王启等人入城后,一方面回家寻找家中父老,言明此时所为之事,一方面联系日前朋友,鼓动他们随同起兵造反。

王启等人得到众多亲人朋友的支持,然后丰邑夺城的战事打的没有半点血腥。

等王启对城外的兵卒下令逼近城池后,丰邑的一伙官吏顿时就慌了。早已身处丰邑城内的王启乘机带着众兄弟威逼丰邑的官吏,同时打开城门放城外的军队进来,如此一来,丰邑众官吏见王启人多势众,只得投降。

拿下丰邑的王启将兵卒派到丰邑四周,收拢丰邑四周大大小小各个乡里,等丰邑之地全部平定后,王启便依靠丰邑城墙在四周继续招募子弟,训练兵卒,到此时,王启单是自己拥有的兵卒已有三千之人。

占据了丰邑、沛县的王启,有了进退之地,而老丈人吕公的家乡单父,属于砀郡,距离丰邑不远。为了扩大地盘,跟随王启起义的吕公长子吕泽随后带着人手悄悄返回单父,又在单父之地杀了县令起兵。这样一来,王启在砀郡、泗水郡两地都有了地盘,单父、丰邑、沛县三地连成一线,分割开了泗水郡内南北兵马,并且若一地出现战事,其他两地都可救援。

有了退路的王启不在满足于据守几地城池,且手下兵卒训练已久,也该是时候拉出去试试效果了。

为了减除泗水郡内大商兵马的威胁,王启等人商议后,打算攻打胡陵,毕竟这此城乃是大商聚财筹粮之地,驻兵并不是很多,对于还没打过仗的王启等人来说,可以当做一次真正统兵作战的历练。

乱世时,没有大军的城池占据再多也不过是增添人手与粮草,其虽然重要,但若是起兵之师一直没有参与战事,没有经历战火洗礼,那拥有的兵卒永远都是新兵,在大商百战之师面前不堪一击。

仅仅凭借新兵,没有浴血之军,那想要铲除暴商,永远不可能。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