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商歌皇城下(3)(2 / 2)

加入书签

御史大夫沉默一惊,左丞相当真想要处罚太子?太子乃是一国储君,地位与其他皇子亲王百官完全不同,丞相如今虽然掌权朝政,但要是治罪太子,绝对会受到各方抵触,且陛下出关后也会记恨此事。

御史大夫一时间不敢言,左丞相见他不说话,竟就那般站在东宫殿前等着。

半响后,御史大夫无奈,才道:“太子年幼贪玩,未发现帝国乱战,此事我这个太子师该当责任。左丞相还是降罪于我,不要为难太子才好,这样对陛下也有个交代。”

左丞相摇摇头,厉声道:“你自己都有罪,还想将太子之罪也一并揽在自己身上?幸好此时陛下闭关未出,否则你与太子二人都会被陛下惩处。太子临朝,便有他的责任与义务,既然有错,就该受到惩罚。若是陛下此时出关,面对太子误国之事,定会免去太子之位,说不得还会处死太子,以定天下之心。我等现在对太子惩处越重,陛下出关后便越不会为难太子,说不定还可保太子之位不失,最不济也可保得他性命。”

御史大夫脸色大变,他本以为是左丞相对太子有意见,却没考虑圣上对于太子误国之事的看法。以陛下那般性格,处置太子误国之事时绝不会手软,最轻也必会罢免太子,若是动了真怒,绝对会赐死太子。

要知道,此次放任帝国叛乱不理,乃是右丞相与他这个御史大夫合力而为,两人对于太子都没有恶意,只是为了放大帝国的病垢,让圣上与左丞相清楚帝国内存在的隐患,并且必须立即重视且调整改善。

右丞相与御史大夫都清楚,圣上与左丞相绝非冥顽不灵之人,只要让他们重视帝国政令存在的错误,他们必会对帝国进行变法,以仁政治国。可两人都忽视了圣上性格中的强硬点,圣上从来都是认同律法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太子此次误了国之大事,那陛下若是此时出关,绝对饶不了太子。

思虑至此,御史大夫不得不佩服左丞相考虑之深远,此时由左丞相处罚太子,不管定罪多重,但绝对能保得太子性命,且让太子不失其位。误国之事只能说明太子此前失职,却不能影响以后如何。现在左丞相已经回朝,日后所为之事皆可算作太子功劳,只要平定了叛乱,再以右丞相之前故意放任叛军做大为由,那太子不过是被众官员蒙于鼓中,不知帝国之事而已,待圣上出关,要处罚也是处罚右丞相以及朝中官员,太子仅仅只有不察之罪。

御史大夫想明白了此事,心里的石头便落了下来,可治罪太子不是小事,到底如何作为才能既有治罪之实,又能再陛下出关后保下太子之位。

御史大夫问道:“那左丞相打算如何?”

“按我大商律法,太子犯了此等误国大事,罪当斩首,东宫一众一同处斩,只是太子毕竟乃是陛下亲封传国之人,若我以律法行事,虽也可以,但考虑陛下之家事与帝国之大事,却是不能为之。以后的大商需要像太子这样的皇帝,太子的仁爱之心难得。现在到底如何定罪,需一两全之法啊。”

御史大夫面无表情的点点头,太子贪玩柔弱不错,但太子有仁爱之心,大商征战多年且国内法度苛刻,最需要像太子这种推崇王道治国的君主。陛下以霸道治国,虽战绩辉煌,却也使大商国内成了一个烂摊子,若继续如此必会使大商国灭,如今帝国之乱也是因为如此。

为了帝国千秋功业,当今太子绝对不能倒,若是太子失其位,那大商需重新确定太子,陛下的其他的皇子不是更无能,就是推崇霸道之策,若让这些人登临太子之位,更加不利于帝国之治。

此时回想此前种种,御史大夫心里恼悔,他真不该故意不将帝国之乱的奏章献于太子批阅,也不该放任右丞相所为之事进行下去。

御史大夫与右丞相同出寒门,朝堂之上相互欣赏,两人皆是心怀天下之士。当御史大夫第一次认识到大商的诟病时,大商已是帝辛二十年,而那时右丞相就已经上书圣上,言明厉害。当时大商国内的情况没有现在这么糟糕,御史大夫虽有察觉但没有赞同右丞相之言,且那时圣上与左丞相一心开疆扩土建功立业,战功斐然,朝内百官没有一人能明白右丞相的远见。

等到帝辛二十五年,御史大夫才真正发现了大商的问题,也才知晓了右丞相的顾虑,明白大商不能再如此进行战事,需休生养息,恢复国力。可因为圣上亲征十五年的战果,让朝堂百官皆以此为傲,没人理会国内百姓的问题,只有右丞相一人尽力挽救。

明白事态严重的御史大夫私下拜访了右丞相,一番长谈彻底了解大商的隐患,而后两人联名上书,希望陛下能够变法改制,但没想到此事却遭到了圣上与左丞相的一致反对。右丞相无奈,便在帝国之内开始布局,御史大夫知晓此事后,选择站在右丞相这边。

五年时间,大商国内的诟病太重了,到如今二十年征战早已经将大商打穷了,国库无钱,百姓无粮,农耕无地,父老无子,若是还不对帝国律令进行变法,行强国安民之策,大商必将无后。如此御史大夫才在此次支持右丞相,放任国内叛乱之事做大,好让圣上与左丞相彻底明白国内的重大问题。

可现在两人这般施为,却将太子蒙在鼓中,大商的未来需要太子以王道治理,若是因为此事将太子拖下了水,那真是坏了大事。

御史大夫硬着头皮,道:“太子乃是大商之未来,不可有失,此次其误国之事,乃是我与右丞相故意为之,左丞相若是要治罪,可罪我与右丞相。”

左丞相回头盯着御史大夫,道:“原来如此,之前我还不解,太子虽说羸弱贪玩,但绝不会至帝国之事不顾,国内百姓叛乱,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会不察。可若是你与右丞相一同故意隐瞒,足可瞒天过海,太子又怎会知。不过叛乱之事太过重大,到如今再怎么也绕不过太子,既然你与右丞相认罪,那对于太子,我不会为难他,而你等则需按照帝国律法治罪。至于最后如何,还需陛下出关后定夺。眼下兵事、政事、国事混乱不堪,我需你带领好朝堂百官,令众官员同心协力,你之罪先记下好了。”

左丞相说完,便迈步入了殿门,御史大夫立于门前,回头遥望了一眼天牢所在的方向,长叹一声,后才走了进去。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