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商歌皇城下(7)(2 / 2)

加入书签

右丞相大笑道:“这个老圣人现在起疑心了,不过也好,如此便可说明他真的害怕了。帝国诟病不浅,只要左丞相认同这些问题,那平乱之后,便可依照国情变法强国安民,算是件好事。”

御史大夫当即泼来一盆冷水,“你就对那章邯这么有信心,现在帝国内造反贼寇恐怕已过百万,郡地之内无一处安宁,你不怕章邯失败么,或者章邯也带兵反了?”

右丞相闻言沉默,思虑片刻后,道:“章邯就职少府之职,国内大乱,以他之职凭借上报税收情况,应该能够清楚的推测出各地贼‘军的实情,再加上章邯早年便是武将出身,平定中原各战打的极有章法,如今命他为主帅,总比朝堂上那些鸡鸣狗盗、滥竽充数之辈好的多。至于章邯谋反,此事却不好说,但以左丞相的疑心,其将兵权交于章邯,必有制约章邯之术。”

御史大夫叹息一声,他看着右丞相,觉得这个老友还是如同当年意气奋发之时,一样的运筹帷幄,一样的眼光狠毒,一样能看明白所有事情。“昨日朝堂之上,太子下旨封将后,左丞相当即向太子为章邯与晨曦公主请婚,言明二人情投意合且是姜王后点过头的,此计便是制约章邯谋反之术。虽不知到底是出自左丞相之手还是皇后用意,但足够控制章邯了。”

右丞相点点头,赐婚章邯虽是下策,但却是如今最好的计谋了。“维权联姻,老一套手段了。”

御史大夫笑道:“这你可错了,我打听过,章邯与晨曦公主还真是有些感情的,如此一来,赐婚之后章邯不仅不会有二心,反而会全力平叛造反大军。”

“万变不离其宗而已,早不赐婚、晚不赐婚,偏偏在这个时候赐婚,是头猪都知道其用意。不过若是两情相悦,倒真是一件好事,章邯心里也不会介隔此事,不然仅以他少府之位想要迎娶晨曦公主,简直白日做梦。我倒是好奇章邯打算如何调兵,如何征平张宝二十贼军。”

御史大夫见不惯右丞相万事皆知的样子,好似天下就没有他搞不定,不知道的事情一样,“你既然敢放任造反贼寇做大,那你就没有考虑过兵事么,张宝二十万大军屯在戏水,你若在朝,那你打算怎么办?”

右丞相坦然一笑,回道:“张宝那二十万大军不过是鸡鸣狗盗的山野村夫,不懂带兵打仗,这样一支军队有何可怕!若是对战我大商强兵,只需调动鹿台监守的十万精锐之师,直捣贼首,便可一攻而破,根本不足为虑。”

一句话,让御史大夫震惊,要知道前几日朝堂之上一直在讨论从何处调兵,如何攻打张宝军队的事情,左丞相为了这些事连觉都没睡好过,梳头的时候白头发都揪掉了不少,最后要不是章邯的提议为众人解决了此事,恐怕现在众人都还心神惶恐呢。可谁能想到,右丞相早已思考过此事,并且所出谋略与章邯同属一筹,都是调取鹿台监守之军。

御史大夫道:“章邯在朝堂上言,鹿台扩修处有七十万刑徒,帝国精锐之师十万,其奏请太子大赦天下并论功行赏,将赦免刑徒混编进那十万精锐之中,以此为兵用来攻破张宝之军,并率领他们平定天下。”

“好。”右丞相激动的站起身来,他在牢房中踱步,“章邯此计非常,真乃上策也,帝国有此将,叛乱之事无忧。”

御史大夫看着激动的右丞相,冷言道:“那你之事该如何,你若倒了,帝国平定之后,若是还如这二十年来征战不休,那该如何?”

右丞相停下脚步,叹道:“经此一事,大商哪里还能经得起再折腾,到那时陛下与左丞相就是想要出征,也已经无兵可调无粮可用,只能思虑强国富民之策。我在府内著有一书,其上记载了这二十年来帝国诟病以及解决之策,战事一了,我便献上此书,定能解决国内疑症。”

御史大夫道:“你倒是思虑得够远的,只是陛下出关后,当真能赦免你之罪?”

右丞相无畏,“我早说过,我之生死不过一人,不用在意,我只愿大商千秋不倒。”

御史大夫闻言大怒,他将带来的酒壶扔在地上,气冲冲的转身离开。

右丞相见此无奈一笑,捡起酒壶,饮了一口。“好酒,真当大饮一番。”

御史大夫入天牢与右丞相密谈一事,帝国内再无人知晓,众官员都忙着章邯出征的事情,现在谁还能顾得上这个。

几日之后,一场大婚让商歌人人欣喜,众人似乎忘却了近在戏水的张宝贼寇大军,纷纷饮酒作乐。

大婚之后第二天清晨,天未亮,章邯便率领八十万大军出征了,先行以十万精锐之师为前军直奔戏水,后七十万大军分批次押送粮草辎重赶路。

送行的除了刚为人妇的晨曦公主外,还有太子与左丞相相陪,望着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出征,有人欣喜有人悲伤。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