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教育改革(1 / 2)

加入书签

 骏心领神会,周慕白所说的原料问题一直是掣肘江瓶颈,虽说南京附近现了铁矿,可是供应的也是江苏一带的开区,等正式投产下来也需要半年的时间,而浙江一带的开区大多数还是以从各地进口为主,由于运输的限制,运费往往比原料价格还要高,这样自然是制约展的关键之一。

周慕白想好了措辞,继续道:“皇上,微臣以为,江浙一带置办钢铁等行业实在是不智之举,倒不如以展丝绵纺织为主如何?江西也是鱼米之乡,虽然展了若干铁矿,但毕竟交通不比苏州、杭州,若是竭力与其竞争,倒不如另辟它途。”

朱骏打起精神,似乎摸到了一些头绪:“周爱卿,继续说下去。”

“是。”周慕白侃侃而谈起来:“江苏一带矿产丰富,可以优先展钢铁以及衍生铁具,而浙江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桑树,养蚕茧丝,朝廷可以扶植其纺织工业,杭州的丝绸原本就是天下闻名的,不怕没有销路。而江西乃是陶土之乡,景德镇更是以陶瓷争雄天下,何不在江西鼓励陶瓷业呢?这样一来,各省之间便少了竞争,又可互通商贸,增进联系,对于朝廷来说,也可便于管理。当然,微臣所说的并非是绝对,江苏也可纺织、浙江也并非不能制铁,只是朝廷在各省的政策进行一定的倾斜鼓励而已。说来说去,这些终归还是微臣的一点浅见,能否施行还需皇上自行斟酌。”

周慕白说的谦虚,却引起了朱骏极大的兴趣,后世的国际分工,其实放在这个时代也并非不适用,各省之间展自己拿手的产业,形成产业链,这样一来,各省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专精一点,岂不是更好?浙江,朝廷可鼓励养蚕纺织,相关地产业都可减少一些税金,利用工厂的方式将这个产业做大,最后成为整个大明乃至全世界的纺织业供货商,当然,浙江以纺织为主,并不是代表完全套用纺织工业,其他的工业也可以鼓励,只是突出纺织工业而已,这样一来,江南各省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几十年之后,又能树立各自的品牌,到了将来,恐怕就算是有新兴的国家的崛起,要想迎头赶上,也是极不容易的。

想到这里,朱骏已鼓起掌来:“这个主意好,若是以此类推,福建可鼓励造船业,广东就不必提了,优势明显,朝廷可放任自流,相信各业都能兴起,湖南地处内陆,可以以茶为主,再辅与各种各业,再加上湖南一向是联通东南沿海与西南、海都等地地交通枢纽,也不必担心商贸不盛,周爱卿以为如何?”

这个想法在周慕白的脑海已酝酿了许久,说出来之后居然得到皇上地大力认可,也打起了精神,恢复了往常的神采:“南洋、江南、闽粤以至于湖南都有了着落,那么西南三省该当如何?其实微臣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云贵川三省,这三省资源丰富,各种矿石兼而有之,只是前不着村,后不落店,距离海都有一定的距离,离江南又是半个月的行程,四周都是大山林莽,朝廷虽然建立了数处开区,但商贸不通,开区所生产地货物也大部分只能在三省境内销售,各工厂展的度极慢,因此到现在为止,也极少有大工厂脱颖而出,大多数还维持在中小作坊水平,照这样下去,少则十年,多则百年之后,云贵川三地恐怕要远远滞后于各省了。”

周慕白原本就是云南人,虽然年少时桀骜不驯,背井离乡地投靠了缅王,当时难免有些愤世嫉俗,可是年纪大了,反而更加关注云南老家了,这些年在外头东奔西跑,督导各地开区建设,因此也现了云贵川三省的展瓶颈,只是地理因素是很难改变的,这个时候向皇上提出来,也不过是希望皇上给予边远地区一些优惠政策而已。

朱骏沉吟了片刻,这个问题倒不是轻易解决的,或许在火车时代来临之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如今的海洋经济已经开启,内陆地区地展确实是极难的:“这三省以旅游为主吧。”

“旅游?”周慕白又听到一个新鲜地名词,他实在想不到,旅游也是能生钱的。

朱骏打出旅游地招牌也是无可奈何地事。总得给三省人民找些活干不是:“不错。朝廷可下拨一些银两修缮各个景点。将来海都与江南富裕了。百姓们有了闲钱。旅游自然是闲暇时最好

方式。大批地百姓涌入三省地景点。自然是要衣食岂不是生财之道?”

朱骏意犹未尽地顿了一顿。随后道:“此外。这三省虽说地处山区。其实也并非没有任何价值。朝廷所办地许多兵工厂将来都可以迁往那里去。毕竟放置在沿海安全上不能得到保障。一旦大规模地开战。沿海便是敌国地要目标。兵工厂若是尽数被毁。国家还拿什么去应付制敌?所以说这些兵工厂统统都搬迁到云贵川去。这样一来。岂不是又可以给三省地百姓提供数万乃至数十上百万地薪金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