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袁世凯(求收藏)(1 / 2)

加入书签

 袁世凯这个人后世对他的评价贬多褒少,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镇压过孙文一系所谓的革命力量以及临了丧心病狂的自立为帝。至于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其实更是一个屎盆子。在东亚地区因欧战爆发而陷入国际权力真空之际,面对日本一国独强的巨大压力,袁世凯及北洋政府对于日本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二十一条要求,其实已尽最大之努力予以抵制,然而弱国无外交,日本提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欧美国家没有一个出来来支持的,甚至于像俄国还打算趁火打劫,所以说这实际上乃是非战之罪也。而满族翻案学家一直所说的在戊戌政变中出卖维新派和鸠杀光绪两事,一个不过是政治自保后被另一个政治手段更高明的女人拿出来当替罪羊的,另一个也是别有用心之辈在查无实据后的臆断。

袁世凯有任事之才、治军之能,实为清末极少数务实干练的能臣,自小站练兵到接掌北洋,还有他建新学的学校,主张废科举,引进西方学说,又成立一支警察部队,令中**警实现了分离。袁世凯对中国的军事和工业化,其实是有很大的贡献的。

他之所以要在中国搞独裁,一方面是基于自身的野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解读为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走袁氏道路的建国之策,这和之后若干年发展起来的法西斯学说和某集权学说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体系,也是广大亚非拉美第三世界国家和德意俄等国在二十世纪中都曾选择过的道路。

然而这些话此刻只能在戴季良的脑海里盘旋,若是他说出口,那么等待他的会是什么,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总长,志翔人微言轻,怎么好轻易评判大总统呢。”戴季良支支吾吾的回答着段祺瑞的问题,这些天他三天两头跑部前进,一来二去和这位总长的关系是一日千里了,但离他自己的目标却还有不小的距离,显然只要袁世凯不点头,他一时半会还进不了北洋的核心。“不过,以志翔看来,华盛顿也好、拿破仑也好都是欧美名垂青史的人物,只要我中华出来一位,就足以我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了。”

“拿破仑、华盛顿?”段祺瑞品味着这两个名字,哑然一笑。“志翔,又铮和我谈起过你,没有想到你还是陆士的毕业生,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这么大事都不跟我说一下。”

“没想到徐学长还记得我这个不成材的学弟。”徐树铮是段祺瑞身边要白羽扇的,戴季良自然会注意到这个刚愎自用、气量狭小的家伙,所以他小心谨慎的应对着。“不过正是因为在陆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志翔才会远赴德国学习当今最先进的军事,倒不是刻意隐瞒经历,实在是不足挂齿而已。”

“你呀,你呀。”段祺瑞听得倒是很对胃口,他一直以为日本学到的东西不过是皮毛,真知识还是在德国呢。“这可是大履历,你也会忘记,好了,等一下,我会去谒见大总统,你的心思我知道,不想拘在陆军部这座小庙里,我替你去说说吧。”

“多谢总长栽培,总长厚爱志翔明白,”戴季良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他可不想让段祺瑞心中留下不愉快的种子。“只不过,要切实提过我**队的战力,不是坐在衙门里就能解决问题的,还是要脚踏实地的从下面做起才是。”

“有志气啊。”段祺瑞难得的露出一丝笑容。“难得现在有像你这样不浮夸的了,你放心,大总统那,我替你说项去。”

“芝泉,你来得正好,这些天为了这个大总统,真是烦透顶了。”段祺瑞刚刚踏进袁世凯的小办公室,这位正和南方议员们为了将临时大总统变为正式大总统而忙得焦头烂额的北方核心,就忙不迭的向这位心腹重臣抱怨着。“说说吧,咱们补备军编制的怎么样了。”

老袁是相信强权就是真理的,现在和议员们虚与委蛇也是因为手中的实力不足罢了,所以目前陆军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整原有编制和编练新军,这一点也是段祺瑞敢向戴季良打包票的原因之一。

“大总统。陆军部现在要做地事很多。除了预定将各部地番号由镇-协-标-营-队-排-棚更名为师-旅-团-营-连-排-班。统一全国番号外。咱们北洋各镇地兵员器械地补充。第一镇、第二十镇、二十三镇地改编。还有从东北巡防营升编地第二十七、二十八师都要花不老少地钱。除了民党地军队咱们不管也管不着外。这处处都要用钱。财政部已经叫苦连天了。”根据北洋地惯例。段祺瑞也是没有说正事之前。先叫了一通苦。老袁就这么听着。脸上还带着笑。也不搭话。就听这位段总长继续往下说。“补备军地编制已经出来。目前是三个混成旅地格局。一共六个步团、一个骑兵团、还有若干炮、工、缁营。”说着段祺瑞把文件递给了老袁。

“太少。”老袁没有仔细看文件。砸吧砸吧嘴。想了想。“南方民党地军事实力还没有裁撤一空。咱们还没有十全地把握。所以补备军至少得按二十马步团地规模做下去。”老袁抬抬手阻止段祺瑞地进言。“钱这方面。我来想办法。不过兵要给我练好了。”

“招兵是简单。但咱们干部不足啊。”段祺瑞在这里候着呢。“二十个团地团营长、再加上后续可能地师旅长。一时半会哪来这么凑手地干部。”北洋地师、团可不是后来国民政府时代一千个人就算一个团、三千人也算一个师地小编制。这可是实打实地仿效德、日地正规师、团。别地不说。一个师编制五十四门火炮。这个火力配置连三十年代末地德械师、四十年代末地美式整编师都没法达到地。可想而知对各级指挥人员地要求也会是一并地严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