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喜讯(2 / 2)

加入书签

而且,由于活塞式发动机获得了进展,其它武器装备的研制也大幅度加快,特别是,超轻型坦克的研制,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只等着测试了。活塞式发动机只有七百马力,以这样的功率,想研制出重型坦克是可以的,不过,性能必然受到影响,特别是速度和战斗半径,肯定会大幅度减少。而且,现在外国佬根本就没办法生产出相应的陆战利器来,再加上炼钢厂生产出来的钢材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所以,对坦克的研制,侧重于超轻型方向。一来,是为了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以后研制更多更重的坦克做准备;二来么,现在共和国运输力量有限,这种超新型坦克可以较快地送上战场,对地形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正适合现在共和国的需要。

超轻型坦克的重量只有十吨,最高速度四十公里,以二十公里速度巡航的话,作战半径可以达到两百公里。这样的性能,跟后世的那些坦克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就算跟原世界二战初期的坦克比起来,差别也太大了。但是,对现在的各国陆军来说,这样的性能已经完全够用了。

这种轻便型坦克的产量不大,一个月约为二十辆左右,如果充分挖掘潜力的话,一个月完全可以达到五十辆的规模。不过,由于这种坦克是过渡型的坦克,预计的产量不是很大,按刘一飞的计划,能够达到三百辆就够了,没有必要扩大产量。这种型号的坦克只要能够应付几年的战事就行了,等过了这几年,这种坦克只能充当训练坦克使用,有个三百辆就够了。再说了,现在共和国所需钢材都是从外国进口来的,并不是王卫国他们所需的钢材。用这种钢材来建造坦克,防护能力差了点儿。既然这样,倒不如先建小型的算了。这种坦克,对抗海军的大口径火炮自然是不可能了,就算是陆军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它们的装甲也挡不住。不过,一百毫米以下的火炮,倒是用不着太放在心上。特别是现在世界上强国所使用的陆战火炮大部分是七十多毫米口径的,这种坦克正好适用。

有了坦克,装甲车自然也少不了了。此次生产的仍然是轻便型装甲车,装甲薄了点儿,不过,多少也能载一个班的士兵及其装备。为了与坦克配合作战,装甲车的速度和作战半径跟轻型坦克的几乎一模一样,还配备了两挺机枪,装甲车的侧面还各留了五个枪口,士兵们可以从枪口中进行进攻。

有了飞机,航母的出现也不远了。航母的设计图已经拿出来了,所用的设计蓝图,是美国二战时使用的航母,设计吨位是三万吨左右,可以装载一百架各式飞机。不过,这玩意儿,离生产出来还早着呢。飞机是有了,能够在军舰上起降的飞机还没有拿出来,最起码还得再过几年时间。而且,想造三万吨级的航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军舰也只有一万五千吨左右,共和国想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造出三万吨级的军舰,的确是太异想天开了点儿。不过,这对刘一飞来说倒不是件难事,在刘一飞的计划中,只要在一战以前拥有足够多的航母就行了,用不着这么早就让这种末来的海上霸主亮相。既然如此,共和国完全可以慢慢地打好造船的基础了。

此次拿下福州船政局,对共和国来说可是一件大事,船坞有了,技术人员有了,基础设施也相当的不错。清政府在福州船政局上面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那些基础设施,都是相当不错的。其实,福州般政局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颇有一番气象的。只是,再有气象,再有奋发图强的主官,面对着清政府这艘眼看着就要沉下去的大船,也只能徒呼无奈而已。断断续续的经费,贪污无能的手下,朝廷的无端干涉,这使得福州船工政局在辉煌了几年之后,立刻就陷入了绝境,虽有那些洋务派大臣极力维持,也只能勉勉强强过日子得了。

有了福州船政局,再加上从英国那边抠来的造船设备,刘一飞相信,共和国的造船事业很快就可以走上正轨。现在,对刘一飞来说,最最关键的就是燃油问题了。军械库里面的燃油,就算是精打细算,也顶多只能支撑到明年初,没有燃油,所谓的飞机、坦克和装甲车,都只不过是一堆废铁而已。不过,这问题也不大。早在两个月前,共和国所雇佣的外国堪探者,就在南海一些属大清的岛屿以及菲律宾国内发现了好几个油田,这其中,南海各岛油田的存量非常大,足够共和国用上几十上百年了。其实,表面上,这些油田是外国佬发现的,可是,要是没有王卫国他们提供的信息,那些外国佬就算再能干,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现这么多的油田。对王卫国等人来说,这些个油田的数据都在自己的脑海里面,连具体位置、存量、能够达到多大产量都是一清二楚的,随随便便指点一下就行了。原油是有了,只要德国佬的炼油设备一到位,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初期的产量也不要求很大,一年能有个十万吨就行了。<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