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二战线(2 / 2)
所谓的“廉价武器”,除了一些非常有想像力、却很难实现的“概念武器”之外,最有吸引力的就是电磁炮了。
与其他制海武器相比,电磁炮有射程、有射速、有不错的投送能力。更重要的是,电磁炮的主要使用非制导弹药、或者惯性制导等闭路制导弹药,几乎不受强制电磁干扰系统的影响。当然,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也很简单,即电磁炮一般采用高抛弹道,炮弹在落地之前需要两次通过电离层,因此需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为炮弹要重返大气层,在下落阶段会产生很高的温度,炮弹尖部的驻点温度甚至在一万摄氏度以上,所以电磁炮也很难使用复杂的制导炮弹。事实上,共和国与美国开发的制导电磁炮都采用了很特殊的结构,而且在弹道末段采用了减速系统{多半是通过反向火箭发动机来减速},使得炮弹的结构复杂,成本居高不下,使用率也就不会高到哪里去了。
当然,电磁炮最大的优势就是炮弹的末段速度非常快。
问题也就在这个地方,因为弹道高,速度快,电磁炮的炮弹很难打击移动目标。准确的说,是海面高速移动目标。在战舰的最大速度纷纷向45节、甚至70节靠拢的时候,就算电磁炮在全射程情况下的炮弹飞行时间也不会超过2分钟,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算是一艘长度在300米左右的大型航母也能以45节的速度跑出大约4200米,也就是相当于14个舰体长度的距离。算上战舰转向等等因素,要想命中1发炮弹,需要让600发炮弹同时落下。显然,这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
正是如此,共和国与美国海军都在想办法提高电磁炮的对还打击效率。
苦于没有第一手数据,共和国与美国海军在这方面的研究,多半停留在理论阶段,最多搞点测试,离真正实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当然,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了。
早在30年代初,共和国海军的一名获得了弹道学博士学位的年轻军官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方案,即修正中段弹道,延长大气层外的飞行距离,让炮弹到达目标头顶上空之后进行俯冲攻击。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大大缩短了末段弹道的飞行时间,让目标来不及规避,从而缩小了需要覆盖打击的范围,提高了打击效率。问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要想延伸中段弹道,就得使用轨道火箭发动机,即在炮弹到达弹道顶点时,获得一个沿着近地轨道飞行的速度。毋庸置疑,这具发动机不会小到哪里去,而且不能使用液体燃料,只能使用固体燃料{炮弹发射时承受了数万个g的过载,液体燃料很容易在这个时候泄露},限制了发动机的推进效率。要在末段进行接近于直角的俯冲攻击,还得使用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如此一来,一枚200千克的炮弹,恐怕只有40到60千克的有效战斗质量,而这么点质量,其威力就非常有限了。虽然从理论上计算,如果炮弹的着点速度在20马赫左右,就算没有装炸药,40千克的炮弹也具有大约1000兆焦的巨大动能,能够轻而易举的砸毁世界上的任何一艘战舰。但是炮弹威力提高,战舰的防护也会随之提高,等到这样的电磁炮服役的时候,恐怕40千克的炮弹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
当然,这些理论研究,最需要的还是实战提供的一手数据。
非常可惜的是,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海军就没有表演的机会。事实上,连共和国陆军都没遇到真正的对手。
叙利亚远程炮兵打击以色列的“火力支援舰”,无疑是“一手数据”。
共和国方面需要这样的数据,美国方面也不例外。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这场炮战,至少证明了一点,即电磁炮能够对排水量数万吨的大型舰船构成威胁,而且电磁炮炮弹的威力不见得比反舰导弹差。
这个结论,足以让共和国与美国海军在电磁炮上投入更多的经费。
别的不说,2041年底,共和国海军就获得了一笔数百亿元的特别拨款,专门用来推动螺旋电磁炮的研究工作。而让共和国海军获得这笔拨款的原因很简单,美国海军在当年下半年开始的2041财年度的国防预算中分到了大头,而且在开发螺旋电磁炮的项目中投入了上千亿美元。
双方同时加强螺旋电磁炮的开发力度,是因为要想提高电磁炮的口径,准确的说是投送能力,只能在螺旋电磁炮上下功夫。轨道电磁炮受基本工作原理的限制,继续提高炮弹质量的话,付出的代价将难以想像。
在军备竞赛的推动下,双方都提高了开发基点。
按照共和国海军在2042年初公布的一份资料,第一种螺旋电磁炮的口径将从原来计划的150千克提高到300千克,而且海军希望在采购之前,将螺旋电磁炮的最大投送能力提高到450千克。美国海军也不例外,在2041年底就宣布将第一种螺旋电磁炮的口径由300磅提高到600磅,希望在正式装备的时候达到1000磅。
当然,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炮弹质量,还有射程。
轨道电磁炮的极限射程在850千米左右,而螺旋电磁炮很有可能没有极限射程。也就是说,螺旋电磁炮在理论上具有把炮弹直接送入近地轨道的能力。
事实上,这也是螺旋电磁炮最吸引海军的地方。
要知道,如果能够直接将炮弹送入近地轨道,就不需要在炮弹上安装轨道火箭发动机了,只需要安装一具小型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从理论上计算,在此情况下,炮弹的有效载荷在90%以上。也就是说,一枚质量为450千克的炮弹,在落到目标上的时候,质量将在400千克以上。果真如此的话,就算这不是装了炸药的炮弹,而是一根铁棒,也能砸沉一艘万吨级巡洋舰。更重要的是,在有效载荷为400千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用“子母弹”的技术来提高打击效率。说形象一点,这就好比在对付身前的敌人时,霰弹枪比狙击步枪更加适用。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随着以色列参战,裴承毅也忙碌了起来。
双方的炮战还没结束,裴承毅就给罗少鹏下达了命令,让他立即率领部队南下,并且听从南方前线指挥部的指挥。随后,裴承毅联系了苏劲辉,让他在利用第二战斗单位时,充分考虑持续作战的可能性,不要一下使出全部力气。
这个时候,第八战斗单位的第一批部队已经到达了阿勒颇。
土耳其战场上,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已经包围了美军的欧洲军团。因为以色列突然参战,所以袁晨皓没有急着动手,而是主动联系了裴承毅,表示为了配合苏劲辉,可以调整进攻计划。
袁晨皓的积极态度,让裴承毅松了口气。
按照他的要求,除了用远程炮火打击欧洲军团之外,不要采取其他行动。
到这个时候,中东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决定最终胜负的,不是第九战斗单位能否挡住美以联军的锋锐,也不是欧洲军团能否顶住共和国陆军的压力,而是第八战斗单位能否赶在美军做出调整前杀入土耳其境内,并且用强有力的进攻告诉对手,安卡拉在其打击范围之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