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章 僵局(2 / 2)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海军与美国高层不愿意相信,还是出于现实因素。
从前面的分析就看得出来,正是考虑到共和国海军求战心切,所以美国海军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从战后获得的一些资料来看,当时美国海军的如意算盘是引诱共和国海军舰队到东太平洋决战,美军舰队可以背靠北美大陆,在岸基航空兵的支持与掩护下作战,共和国海军舰队则只能得到舰载航空兵的有限支援,还得应付美军航空兵的威胁,自然无法全力投入制海作战。可以说,这也是美国海军要想在这场海战中取胜的唯一机会。受此影响,美国海军的所有作战部署都与该计划有关,即作战舰队集中部署在夏威夷群岛以东海域,而且主要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内活动,如果有条件的话,还会提前向舰队活动海域部署攻击潜艇。总而言之,美国海军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竭尽全力保护好自己的舰队,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再抓住机会消灭共和国海军舰队。
问题是,这么简单的战术思想,共和国海军会搞不明白吗?
不可否认,在策划这场海战的时候,共和国海军确实将夺取制海权放在首位,即优先考虑歼灭美军舰队,而不是攻占中途岛。从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来看,共和国海军当时甚至想过要在必要的情况下,以攻打中途岛为诱饵,获取有利的海战局面。也就是说,共和国海军甚至做好了以牺牲陆战队的方式来歼灭美军舰队的准备。
与美国海军相比,共和国海军制订作战计划时的最大不同就是没把计划订得太死,而是留下了很大的调整空间,这其中就包括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改变战役目的,将攻占中途岛当成首要任务。
美军并不知道,第53主力舰队进入太平洋之后,就引起了共和国海军的高度关注。
更重要的是,在7月4日夜间,也就是第53主力舰队到达科科岛,并且转向南下前往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时候,1艘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正好在科科岛附近海域活动,并且截获了第53主力舰队发出的噪音。更加重要的是,这艘潜艇原本在该海域修理出了故障的鱼雷发射系统,即关闭主动力,坐沉海底,由电池供电。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该潜艇几乎不会发出任何噪音,也就很难被美军舰队里的反潜战舰发现。不得不说,共和国海军在这个时候的运气好到家了。第53主力舰队从科科岛南下后数个小时,该潜艇就将最新发现发了出去。凭此情报,共和国海军当即断定美军并没有立即决战的意图,由此推测出美军将设法引诱共和国舰队前往东太平洋。虽然当时共和国海军仍然有人主张前去决战,但是在敌情不太明朗{没有掌握第51主力舰队与第52航空舰队的活动情况},而且战场局势与作战计划出入过于明显的情况下,已经提升为舰队总司令的张雪峰当机立断,让准备东进的舰队向西撤退,返回中途岛海域。
从整个战局来看,张雪峰的这一决策非常及时,也非常准确。
战后,有人用计算机做了模拟分析,即当时张雪峰没有下达撤退命令,仍然按照原先制订的作战计划,让已经从群岛中部海域到达北太平洋的4支战斗舰队东进,然后向东南方向搜索前进,最终在夏威夷群岛与雷维亚希赫多群岛之间的某一海域与美军舰队决战。虽然美军也不大可能料到共和国海军舰队会从北面绕过夏威夷群岛饿,而不是以更加直接的方式从南面穿插过来,因此在战术部署上肯定会有所欠缺,难以将战略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但是在这一海域,美国海军除了能够投入3支作战舰队之外,还能动员上千架战略轰炸机{当时美国部署在西海岸地区的轰炸机多达3000架,其中大半具备对海攻击能力}、上千架战术战斗机,甚至能够投入数十艘攻击潜艇,而共和国海军舰队就像前面分析的那样,只能孤军作战,几乎得不到支援与掩护。即便按照共和国海军在战后做的模拟分析,就算在海战开始的时候,3支主力舰队利用“汉”级主力舰与“兴凯湖”级巡洋舰、“长白山”级驱逐舰所拥有的性能优势,特别是在投射“侦察炮弹”时的射程优势,掌握了战术主动权,并且提前发起攻击,在接下来的战斗中,3支主力舰队外加1支航空舰队都会在美军的空中、海面与水下力量的联合围剿下全军覆没。暂且不说这一模拟分析的结果是否有夸大成分,毕竟这有故意抬高张雪峰地位的嫌疑,只是从当时的局面来看,共和国海军舰队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确实没有多少胜算。
受此影响,共和国海军的战役目的自然转变为攻占中途岛。
问题是,指挥这场海战的是张雪峰,而这位已经被公认为大战期间头号舰队司令的海军上将并不甘心接受这样的战果。
换个角度看,如果不能在这场海战中夺取制海权,即便能够顺利攻占中途岛,也得在进军瓦胡岛之前,设法歼灭美军舰队,不然攻打瓦胡岛的作战行动得不到保证。问题就在这里,海上决战总有个大的环境,即为什么决战,不可能为了决战而决战。事实上,在兵力不占任何优势、而且以稳定战线为目的的情况下,美国海军也会尽量避免决战。也就是说,共和国海军要想通过一次决战来获得整个太平洋的制海权,就得在海战之外做文章,这也是共和国海军为什么要在攻打中途岛的时候与美国海军决战,因为只有攻打中途岛,能够让美国海军前来决战。由此可见,在攻占了中途岛之后,共和国海军再想与美国海军决战,就得等到下一场登陆战役,也就是攻打瓦胡岛了。
毫无疑问,在攻打瓦胡岛的时候与美国海军决战,压力与难度都要大得多。
虽然从兵力上看,到年底时共和国海军能够将主力舰的数量优势增加到16艘,而且将多出8艘第二代主力舰{“唐”级是第一代主力舰},战斗力明显超过美国海军,但是在瓦胡岛附近,美国海军有更多的支承点。更重要的是,瓦胡岛在夏威夷群岛东部,距离美国本土还不到3000千米,在该海域作战的美军舰队能够得到来自本土的空中支援与空中掩护{美国海军投资研制的f-3肯定能在2060年下半年量产服役,而这是一种完全根据战时要求进行设计、在主要性能上能与j-22媲美的先进战斗机。更重要的是,f-3的设计工作全部完成之前,美军已经输掉了塞班岛攻防战,出于守卫夏威夷群岛的战略考虑,美国海军要求将最大作战半径由之前针对j-22确定的2500千米提高到3500千米,并且要求在最大作战半径上拥有15分钟的空战时间,所以这种战斗机能够从美国本土起飞,到瓦胡岛上空执行将近20分钟的空战任务}。如此一来,到时候就算共和国海军拥有兵力优势,也很难在美国海军的海空优势面前获得绝对主动权。
当然,更加不应该忽视,攻打瓦胡岛比攻打中途岛重要得多。
前面已经提到,为了夺取制海权,张雪峰甚至做出了牺牲攻打中途岛的作战部队。问题是,在攻打瓦胡岛的时候,就算张雪峰仍然希望以夺取制海权为主要目的,共和国高层也不会让他这么做,毕竟占领瓦胡岛是进军美国本土的主要一步,关系到了今后的作战行动与战略部署,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受此种种因素影响,张雪峰在7月6日就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让已经回到中途岛西北方向上的作战舰队转移到了中途岛西南方向上,即威克岛方向上,并且让部署在中途岛西面的海上基地群出动侦察机,严密搜索中途岛以东1500千米的海域。从这一部署来看,张雪峰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在攻打中途岛的行动上做文章,将进攻中途岛的陆战队当做诱饵,必要的时候,甚至会让作战舰队再次前去炮击瓦胡岛。说直接点,张雪峰已经做好了承受损失的思想准备,而且为了取胜可以付出更大的代价。
不管张雪峰这么做承担了多大的风险,首先得承认,美国海军指挥官的压力不比他小。
如果说张雪峰急于在攻打中途岛的战役行动中取得制海权,那么美国海军更加希望在瓦胡岛遭到攻击前扭转局面。
对美国海军来说,失去中途岛与丢掉瓦胡岛的意义相差不大。
虽然在2060年中期,共和国海军没有制订任何对夏威夷群岛东部主要岛屿进行战略打击的作战计划,而且按照共和国的整体战略计划,只有在最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用对付澳大利亚的方式来对付夏威夷群岛,但是站在美国海军的角度,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美国海军首先需要担心的就是共和国利用中途岛作为跳板,以战略轰炸的方式让瓦胡岛丧失军事价值。事实上,共和国海军将“女娲”号海上基地部署到前线,加上西南太平洋上的战略轰炸行动,美国海军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如果攻打瓦胡岛的代价过于巨大,共和国海军就不会占领这座关键岛屿。总而言之,站在美国海军的立场上,丢掉中途岛就等于丢掉了瓦胡岛。
显然,在共和国海军舰队向西撤退的时候,更加急于决战的是美国海军。
受此影响,美国海军的3支作战舰队在7月7日夜间就离开了雷维亚希赫多群岛,只不过,在共和国海军舰队去向不明的情况下,美军舰队没有直接奔向夏威夷群岛,而是先向西北方向航行,即千万夏威夷群岛北面的北印度洋海域。由此可见,在无法确定能够与共和国海军舰队决战的情况下,美国海军也调整了战役计划,把主要目标改为守住中途岛,即让舰队前去偷袭中途岛附近的共和国海军两栖舰队、以及中途岛西面的海上基地,争取在共和国海军陆战队登上中途岛之前扭转局面。
当然,必须承认,美国海军指挥官也非常谨慎。
从美军舰队的行动还可以看出一点,即美军指挥官仍然担心在战斗中与共和国海军舰队遭遇,特别是在袭击中途岛登陆场的时候遭到共和国海军舰队的突然打击。正是如此,美军舰队才绕到夏威夷群岛北面,这样一来,就能呆在瓦胡岛西北1000千米的海域内,不需要过于靠近中途岛,还能得到来自本土西海岸的空中掩护。更重要的是,如果共和国海军舰队要想发起偷袭,就得进入美军战略轰炸机的打击范围。也就是说,就算共和国海军舰队偷袭成功,也会遭到上千架战略轰炸机的轮番进攻。因为往北3000多千米就是阿拉斯加,所以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能够动员部署在阿拉斯加的轰炸机{该地区的轰炸机长期执行轰炸共和国本土的作战任务},将轰炸力量提高1倍。毫无疑问,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支舰队能够顶住2000架轰炸机的轮番攻击。
再来看张雪峰的部署,就不难发现,他已经预料到了美国海军的这一行动。
在7月6日之前,共和国海军作战舰队在中途岛西北,即在登陆场的左后方,因此美军舰队在夏威夷群岛北面海域攻击登陆场的话,肯定会进入共和国海军舰队的攻击范围,如果美国舰队攻击海上基地群,则会主动撞上共和国海军舰队的炮口。当然,这一部署的最大问题就是让舰队暴露在前。不管怎么说,美军舰队赶过来之前,肯定会调动一切侦察力量搜寻前方海域,而部署在阿留申群岛的美军战略侦察机只需要调整巡逻方式,即将固定区域警戒巡逻转变为全程侦察,就能将侦察半径提高到5000千米以上,从而发现南面4000千米处的共和国海军舰队。同样的道理,共和国海军舰队也能依托部署在“女娲”号上的战略侦察机,将侦察范围向东延伸5000千米,从而确保能够及时发现进入交战海域的美军舰队。由此可见,这一部署的基本战术思想就是在信息享有权基本相等的情况下,与同样希望用一场海上决战来决定太平洋制海权的美军打一场堂堂正正的海战。当然,这也是一场以实力决定胜负的海战。
调整部署后,共和国海军舰队也选择了伏击。
不得不承认,张雪峰在战术决策上很有一手,至少在判断对手的战术意图时,拥有非常强烈的直觉。以当时的情况,就算美国海军求战心切,而且迫切希望在中途岛沦陷之前取得海上胜利,可是在实力明显不如共和国海军的情况下,美军舰队肯定不会到共和国海军选择的战场上决战,而会在发现共和国海军舰队之后,想方设法的拖延共和国陆战队登陆中途岛的作战行动,争取获得更好的决战机会,从而使战场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更重要的是,在美军舰队逼近,共和国海军舰队又不能一举歼敌的情况下,共和国陆战队肯定得重新衡量登陆中途岛的作战行动,调整作战计划,甚至会撤走登陆舰队。也就是说,只要美军舰队能够在战场上制造出紧张氛围,就能在不与共和国海军交战的情况下守住中途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才是美军舰队主动赶往中途岛海域的根本目的。
由此可见,就算将舰队撤走,等于把陆战队顶到了前面去,甚至把海上基地群暴露在了敌人面前。正是如此,很多人在评价张雪峰的时候,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海军将领”,即像林啸雷那样,只考虑海军利益的将军。张雪峰到底是哪种类型的将领,不但要看他的决策,还要看决策产生的影响。就拿这次决策来说,表面上看,张雪峰把陆战队与海上基地群都当做了可以牺牲的诱饵,但是从整体目标来看,即陆战队的任务是攻占中途岛,如果能够借此机会消灭美军舰队,就算陆战队遭到惨重损失,也能打下中途岛,因为决定中途岛归属权的不是谁的地面部队多,而是谁掌握了制海权。
不管怎么说,在7月7日的时候,战场局势已经发生转变。
7月8日上午,美国海军调整了侦察部署,出动大量战略侦察机与远程海上巡逻机,重点搜索中途岛西面海域,特别是西北与西南海域,并且将侦察与搜索范围由1000千米延伸到了1500千米。
为了配合侦察行动,美军还在当天中午攻击了海上基地群,迫使共和国海军将战斗机用来拦截美军的轰炸机,而不是那些前去执行搜索任务的侦察机。
到了当天傍晚,美军再次提高了轰炸强度。按照美军的作战记录,在当天傍晚的攻击行动中就投入了300多架轰炸机,消耗重型反舰导弹7000多枚。虽然这一攻击结果与美军的预料相差甚远,但是如此频繁、而且高强度的轰炸行动,已经迫使共和国陆战队不得不让登陆舰队撤退到海上基地群所在海域,暂时终止了攻打中途岛的作战行动。
随着夜幕降临,战场上的气氛显得更加紧张。
打了一个白天,共和国海军舰队没有露面,美国海军舰队也没有露面,双方似乎都没有出现在战场上,那么夜间的战斗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