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东三族(第一更)(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薛万彻等人知尉迟恭,王马汉二人连破唐军两郡,一开战即先声夺人,屡立战功,不由都是眼热。

徐世绩道:“战国策有云,秦下轵道则南阳动,而今我们逆轵道而上,反而则是三秦震动!关中之人要寝食不安了。”

徐世绩这么说,众将都是一并大笑,屋内原本你争我夺的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

“不错!朕这一次就是要走轵道!这行军路线朕就不给你们看了,徐将军必是心底有数,”李重九如此说过后,转过头来向张玄素问道,“运输军粮于道上的民役,都准备好了吗?”

张玄素道:“回禀陛下,已是征发河北民役二十万,这些民役都是争相前来,主动要求投军的!”

单雄信哦地一声奇道:“这是怎么回事,哪里来有争着当民役的道理?”

张玄素当下道:“单将军有所不知,作为我军民役,从不无故征发,每日朝廷给钱十文,作为工钱。而如果民役阵亡了,朝廷还会给民役家里一笔钱作为抚恤。所以民役才会争相前来。”

单雄信点点头道:“这某晓得。”

“事实上还不止如此,”徐世绩开口道,“陛下当年平刘黑闼,得河北时,允诺免河北诸郡税赋三年。河北没有经+一+本+读+过大的战乱,经过这几年休养生息,河北百姓安居乐业,日子反而过得比开皇年间还好。故而今日踊跃前来投军,他们都是为了来报答陛下昔日的恩情啊!”

听徐世绩这么说,众人脸上露出笑意。李重九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得民心者得天下。尔等率军入关中后,当约束军纪。不可屠戮百姓。”

众将听了李重九这么说,一并受命。

李重九这一次动员了这么大力量,用来运输粮草,就是担心人马入境之后,因为军粮不足,发生劫掠百姓的事情。

毕竟眼下关中马上就要成为赵国的领土,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对于日后赵国对关中统治是十分不利的。破国为下,全国为上,能尽可能低杀伤的占领一国。对于将来统治大有好处,否则就是几年,十几年的动乱,都是我华夏子民,用不着这样杀个你死我活的。

赵国征唐在河东部署了二十余万大军,但运输粮草的就要二十万民役,可以想象输送粮草的压力有多么大。要知道以往作战,无论是平河北刘黑闼,还是下江淮杜伏威。都可以利用水路的便利来运输粮草,但是这一次讨伐关中,却没有这个便利。

不过如此整个赵国人力和物力的优势,也是显露出来。从国子监。郡学,县学毕业出来的赵国官吏,已是很多都在各地衙门当差。当初温彦博对李重九说。要十年之功才能完成的人才培养计划,已是成功。

并非提前成功。而是十年光阴已过。

这些郡学,县学培养出的学子。很有利的减少了,以往当地豪强士族把持地方的局面。要知道从秦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后,国家对基层人事管理只到县令,县尉一级,而今日的赵国,连衙门最低层的官吏书办,不少都是从县学读书毕业出来的。

如此赵国对地方基层的动员力大大加强。从中央下达命令到地方,如臂使指,政令通畅。

再加上河北三年生聚后,储备了充足人力,加上国家充裕的财力,都使得赵国国力提升了一个台阶,远胜于今日的李唐。所以只有眼下赵国的国力,才能发动这样一场大的战事,而相反以李唐现在的窘境,连维持五万大军出征一个月都办不到。

这不由令李重九想起了杨广征讨高句丽,因为当时刚刚开通永济渠,所以杨广为了炫耀永济渠的运输能力,动员了百万大军攻打高句丽。但是尽管有了永济渠,仍需要无数物力运粮。

这艰难的地方,就是从永济渠的终点幽州,将粮草运输穿过大凌河河谷,最后抵达辽西前线通定镇。这一条是陆路,没有半点取巧的地方。百姓深入辽西不毛之地运粮多亡于道上,再上地方官吏与豪强勾结,再从中层层剥削,最后也是因此导致了征辽一战,消耗了太多国力,使得隋炀帝背负了千古骂名。

于是李重九在河阳城稍事休息,留下程名振镇守河阳后,自己率大军进发。

一路之上,从舟师转为陆行,路途就难免辛苦了。但是工部侍郎何稠却替李重九解决这番辛苦。

何稠本就是能工巧匠,当年为杨广征讨高句丽,而设计可以行动的活动木城,.城。史书上记载,这.城周回八里,城及女垣合高十仞,上布甲士,立仗建旗,四隅置阙,面别一观,观下三门,迟明而毕。

周回八里,女垣合高十仞,这记载实在太过夸张。

不过为何稠还是为李重九设计了一种五座大型马车,可以供给七八人乘坐,仍不嫌弃拥挤。李重九将三辆分给了自己嫔妃使用,自己与幕僚们各乘坐一辆。若有任何军情,另一车的幕僚可以随时禀告军情。

李重九独自躺在马车,看了一会左传,打开车帘朝外望去,但见漫道之上,士卒正在埋头前进。

徐世绩的三万屯卫军人马已是在前与苏定方部会合了,在徐世绩部的前方是猛将罗士信的三千轻骑。罗士信的三千轻骑与苏定方部会师之后,将翻越轵道,与刚出太行山的尉迟恭部一并攻打李唐在河东的大本营绛州。

绛州一旦攻下,李唐在河东的防御就已是宣告瓦解了。

在绛州看唐军的抵抗强弱,就可以知道李世民的打算,看他是否引诱我军深入,待寻机决战?

想到这里。李重九一敲车窗。

车窗外立即有廷卫官问道:“陛下有什么事?”

“立即问张玄素,风闻司是否有长安唐军主力的动向!”

李重九又重新闭上了眼睛。稍过一会,廷卫官回禀道:“陛下。尚未有消息。李世民封锁了蒲津关浮桥,长安任何消息,都无法传递到这里来。”

“这样啊!”李重九略有所思道,“退下吧!”

廷卫官却未走而是道:“陛下,张侍郎还有一事禀告,闻喜裴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三位族长一并前来,在前方五十里处迎候陛下。陛下是否要见一下?”

闻喜裴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三姓号称河东三大族,而韦,裴,柳,薛,杨,杜又称关西六大姓,除了陇西李氏之外。关陇门阀就属这几个大族,最有势力了。

“可以见一面,对了,设宴招待。不可怠慢了。”

“诺!”

马车前行,到了快中午时,在官道一旁一处村落停下。李重九下了马车。三位族长一并在道旁跪伏相迎。

李重九道:“三位来此见朕,不知有什么事?”

闻喜裴氏的族长。显然是三人之中的领袖,他开口道:“听闻陛下征讨李唐。故而我们三人特来劳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