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江东氏族(2 / 2)
而这一切的先决则是因为孙策的去世,最大的仇家死去换上了温和的孙权,这就为江东士族和孙氏集团的合作扫清了障碍,提供了契机。
而江东士族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支持某一军事集团统一中国,一个是支持某一集团地方割据维护区域和平。
表面看来,江东士族如果能够控制整个中国的管理权会得到最大的利益。其实还有另外一笔账。一个地方军阀要统一中国,是一定需要人力和物力支持的,战争一定要破坏经济,战争一定要死人。
就拿曾经占领了天下的项羽来说吧,当时的江东民众其实并没有收到多少好处,可项羽失败的结果,却导致了江东八千子弟白白丢掉了生命,而这都无法弥补江东的人力、物力的损失。
那么问题来了,江东氏族到底是支持孙家统一天下,还是就要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呢?很明显是后者,首先当时的江东在人力物力之上不足以与北方抗衡,其次,就算孙家一统天下,那么到时的政权也不可能被他们完全掌控,所以江东世家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出钱粮、耗人力?
怎么算这都是一笔赔本的买卖,何止是亏,简直就是大亏特亏!
说道这一点刘澜是最有发言权的,从最初的辽东到现在的徐州,他见到了太多这样的世家嘴脸了,说反胃恶心都不为过。
这让他想起后世看三国演义时的一些情形,那就是演义的最后一回,羊祜建议征讨吴国,却遭到贾充、荀顗、冯紞为代表的士族集团竭力反对。
要知道那时的情况是晋兵已经攻克了牛渚,可是贾充却仍然以‘吾兵久劳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为借口要求撤军,甚至还强烈要求斩杀主战派张华以谢天下。
当时的晋兵已经打到了建业的家门口,掌握了牛渚了,再加上江东政权已经非常的腐朽了,晋兵如果愿意,会很快结束战争,可是以贾充为代表的士族集团却并不希望消灭江东,因为那样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而这样的情况对刘澜来说,不仅在辽东发生过,现在徐州同样也在发生,这两地的世家与历史上的江东大族一模一样,他们都坚定不移的谋求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安定与和平,至于谁能够管理天下和徐州、辽东乃至于江东,其实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而现在的刘澜与孙策其实一模一样,因为不管是孙策还是刘澜都不是江东集团利益的代表,因为二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借吴越之利图谋天下。
这也是为何在刘澜还没有触及丹阳利益时,就已经发生数起世家抵抗与鼓动山越叛乱的情况发生了,而且随着刘澜放出风声迁移治所之后这样的反抗更加激烈了,虽然刘澜已经决定一手拉一手打压,可势必会吸取孙策的教训,不会与江东世家太激化。
其次还有一点就是江东世家尊汉的情况,如演义中便出现了孙策常有袭击许都之心被吴郡太守许贡得知后私下里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意思就是说孙策骁勇,与项籍相似。朝廷要示荣宠,将他召还京师而不是让他居外镇,以为后患。
这个态度是比较暧昧的,不管是因为尊汉室还是因为反对孙策,其实都反应了江东士大夫阶层的态度,是反对孙策攻打曹操的,如果按照这个概念推断之,那么当官渡之战开启后,孙策打算偷袭曹操就以为这要把江东士大夫彻底绑架在自己的战车之上,那么孙策遇到刺杀并因此而亡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刘澜迁移治所之后要处理的事情会有太多太多,首先是尊汉这一事情就注定了他在与曹操的争夺上江东可能出现意外,其次就是世家的抵抗与不合作,再有则是山越等少数民族。
历史上孙权解决世界是因为当时太过年轻,且不长于军事指挥,再加上威信不高无法像孙策那样争衡天下,所以这个政权必然是符合江东士族的利益的,因为孙权上台之后是在维护江东地方利益,而另一个标志则是则是孙权大量启用江东士人。
不管是顾雍还是会稽阚泽,说明了孙权在吸收江东士族进入他的集团之内,而最为重要性的带兵无疑是陆绩、陆逊叔侄二人的加入,标志着因陆康引起的江东世家反抗孙策的集团的矛盾彻底瓦解。
所以刘澜在要收复江东世家,首先一点就是拉拢江东世家,其次则是启用江东士人,这一点刘澜已经找到了突破点,而江东世家对他的反抗虽然有,但并没有像对孙策那样反应激烈,毕竟仇恨的主因还在陆康身上。
所以刘澜能够更好控制江东,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孙策除了江东之地再无其他,没有可以借助的力量,可刘澜不同,有青徐有辽东沛县,而如今也只有一个丹阳郡,并没有继续往南发展,所以刘澜与江东世家的矛盾其实并不尖锐。
这绝对是刘澜的聪明之处,他能够慢慢消化丹阳,再通过丹阳世家来影响整个江东世家。
但在尊汉这一事项,暂时内刘澜是难以改变江东世家的想法了,除非官渡之战能够提前开启,那样一来,他相信江东世家会改变观念,在他的集团内部,江东势力必须要占用一席之地,因为同在刘澜的势力范围之内,江东氏族要为自己寻求利益就一定要有能与徐州世家以及刘澜元老势力抗衡的力量。
所以对于尊汉这一情况刘澜并不担心,只要能解决了世家,那么所谓的尊汉也就迎刃而解,至于山越,就有点头疼了,如果能把他们解决,从深山之中依居到县城内,那么这对刘澜控制的江东无疑是极大的补充,可这件事太难了,也是目前刘澜最为棘手的一件事。
在这件事情商,刘澜一筹莫展。(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