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八 寒冬(上)(1 / 2)
霞飞云红,她的面颊显得素净得紧,眼里惊诧之色一闪而过,却转瞬定了神,只淡笑道:“倒没想到。”
狄念知她话中之意,竟是自嘲地一笑,道:“不知底细的见了我,谁能想到我是孤儿?”
孟廷辉默声无言,听了他这口吻,心里竟有些戚戚之感,可是转念一想,虽同是无父无母之人,可他的境况却比她要好了不知多少倍。
之前那些女官们不是道,他狄念深受皇上宠爱,又是太子心腹近臣,更是与已殁武国公颇有渊源……
可他既是孤儿,又怎会同武国公有关?
她纤眉微扬,目光疑惑,虽然想问,却自知不该开这口。
狄念斜睨了她一眼,“孟大人定是在想,凭什么我一个孤儿能享得如此浩荡皇恩,而孟大人却得十年寒窗苦读才能有今日尺寸之功名?”
孟廷辉扬唇,脸上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情。
狄念又笑,“我自幼长在旧都遂阳,四岁那年被人收养,养我之人正是在西苑为已殁武国公守陵多年的乔夫人。乾德十八年春,北戬遣使来朝献,太子代皇上赴遂阳迎使,后来恰在去西苑拜墓时遇见了我。”
孟廷辉仔细在听,虽不知那些旧事如何,更不知他说的那个“乔夫人”是谁,可却也隐隐有些明白过来,便轻声问道:“于是你就跟着太子回了京?”
他点头,“那年我十六岁,因从小在西苑中同那些守苑侍卫们玩耍得熟络,所以会些骑射之术,太子当时问我,想不想同武国公一样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我说自然想,娘说她给我起名之时就是想要我一生勿坠武国公之忠君报国之志!”
她微微晗首。听他如此坚定之语气。仿佛这一腔热血凝于胸腔已不知多少年。不禁略有些动容。
狄念顿了顿。才又抬头。“后来我随太子回京。入宫觐见皇上与平王。皇上对我说。想当年武国公亦是无父无母之孤儿。被先帝从杵州带回遂阳。未几便逐露锋芒。抗敌平寇威震沙场。成为世人敬仰地一代名将。虽是最终以身殉国。可却尽享天下人之赞誉……”
他话犹未说完。可她却轻叹了一口气。
已殁武国公狄风。只怕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便是过了这么多年。这个名字也总是被那些老人们挂在嘴边。
而她这几个月来遍览前朝诸史典志。更是对这个名字心生敏感。
铁骨铮铮。忠君不二。伴君十五年。力战无数场。银枪铁剑一生情。白骨苍灰万代名……
那该是怎样的一个男子,才值得这么多人这么多梓墨来反复记述他那一件件战绩功勋?
“……平王也说,”狄念的声音将她心神唤回,“武国公一生未娶,且无子嗣存世,而我亦是孤儿出身,又机缘巧合地被太子带回京中,此事怕也是上天之意,因而便将我留在了殿前司内殿值诸班习武,一切规格份例皆与其他勋贵子弟们一样,三年半前才放我去神卫军历练。”
孟廷辉没有想过他会如此爽快地将自己身世和盘托出,心中不禁有些别样滋味,可却也只是安安静静地听完他说的话,没再吭声。
想来那几年他居于皇上与平王膝侧,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定是不言而喻,更不需提他之前为何能对沈知礼那般无礼大胆,而沈知礼竟也敢当众啐骂他——自是因多年来亲近交好,才能得如此嚣张放肆。
马儿弯蹄抖鬃,模样甚是不耐烦,他二人行速迟缓,一面说一面走,待此时望见远处横门金檐,天边似已染了一层墨迹,细月也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楼前。
狄念扯了扯马缰,吁马儿往烛火明亮的地方行去,冲她笑道:“孟大人和我不同,能有今日翰林一席之位全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但凡女子在朝为官者,无不是饱学多德之人,着实令我佩服。”
孟廷辉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狄校尉言重了,我是运气好。”
狄念看她,“我昨日回京,夜里同延之出去喝酒时还听他提起孟大人,说大人这几个月来在翰林学士方大人案下撰修前朝地方志,大人递上去的那些文簿颇得太子殿下赏识,想来擢升之日当不远矣。”
她脑中似有火花擦过,耳底嗡鸣,好像是把他的话听错了,不由紧着追问道:“狄校尉方才说了什么?”
他扭头看她,眼底明亮,映着近处灯笼微光,宝津楼边上已有人看见他二人,急急地朝这边来迎。
她的声音一下子弱下来,眸子却定定地望着他:“你说太子殿下他……”
狄念点头,目光却迟疑,好像她怎会像不知此事一样。
她低头,两只手握紧了马鞍,濛濛夜色掩住了她唇边漾起的笑涡,灯笼晕黄的光线却将她的脸庞映得格外柔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