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十二章 符箓之门(1 / 2)

加入书签

 “符之术,概分三阶九品。其上者,超脱三界,扭转乾坤;其中者,搬山移海,使神禁鬼;其下者,呼风唤雨,出入五行。徒弟你虽然金丹已成,但道术既然尚未开解,则需先由符之术上手。下阶又分三品,最下的第一品,乃是阴阳四象五行之符,说来不过是最最基本的东西。且待为师先做个样子给你看看……”

张十三喜不自胜。刚才他声称苦大师已经指点过梅清六相之法,现在应当由自己出手,抢得了教学先机,拉了梅清到了自己的客房内,说是要传授其符之法。

在他想来,只要梅清一学这符之法,没个三五月,哪得入门?那时候徒弟媳妇也该救出来了,哪怕梅清不乖乖地跟着自己学下去?

在其手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出现了一只小小玉砚,上边磨得细细的上等朱砂。一打黄纸摆在面前,张十三手执一管小笔,刷刷点点,一张小符立时书就,手掐法诀,向着东北方向扔出,口中作咒道:“癸未生坎,水灵是则!疾!”

只见那小符才飞将出来,便化作一团清水。在张十三手掌挥动间,化成了一蓬水雾,消失不见。

“看到了吧?这便是水灵符。”张十三捻着几根稀稀疏疏的胡子,得意地笑道。

梅清两眼瞪得老大。原来符之妙,竟然如此!自己还一直以为符就是用来打打杀杀的,却不知道其中竟然还有许多门道。

看梅清的样子,张十三脸上笑容更盛,却将手中符纸与毛笔都交与梅清道:“怎么样?想不想试试?”

梅清早就跃跃欲试,听了此言,自然是毫不客气,伸手接过纸笔,先不急着下手,却是在心中默默地将刚才自己看到张十三画符的情形又从头至尾的回想了一遍。

若说书符画,任何一个进入道门的人自然都熟悉无比。但梅清却是不折不扣的小白。唯一一次画符的经历就是那次追踪符,还弄得其烂无比。要不是靠着秘法硬生生地堆成功的话。根本就没办法让那符发挥作用。

至于今天用出的灵鹤符,虽然以符为名。事实上更接近于一件法器,更准确地说,接近于役物之术,并非真正意义上地符。

虽然梅清对于如何画符缺乏最基本的实践能力,但他却实实在在地装了一肚子一理论知识。而且由于没有丝毫先入为主的理念束缚,梅清对于符地想法,只怕同这世人任何一个其他修真都有所不同。

在探察孙不三那道符时,梅清便自觉不自觉的,将画符与书法当成了一件事情来看。

世间修真从来没有人这般想过。虽然符说来是以云篆书就,但云篆这东西,与寻常小篆字体大异,世间本无识者;何况书符用的云篆,又比通常的云篆不知复杂了多少倍。既然没人认识这种字体,还谈什么书写之法?

梅清却是不同。他本自识得云篆,又经了在东岳庙那一段译书的经历,对这字体更是认识深刻到了极点。虽然在符上地云篆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拿刚才张十三画的那道水灵符而言。其上不过以“水”、“坎”两个云篆为本体,稍加变化。看在梅清眼中,几乎便与写字无异。

只是张十三在书写过程中,其笔法变化却颇有奥妙,其中起、承、转、合等处,多有意味,隐隐有一股真元贯通,将整张符都带动了起来。居然形成了一个自动运转的小小法阵也似。

再想到自己以神念探察孙不三那道符时体会到的灵动生机。梅清便想到:画符真正发挥作用的,并非符文本身。而是在其上附着的画符人的真元。

而这股真元,则是依靠书符人以神念带动,在符纸上形成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法阵,再通过咒、诀的激发,推动阴阳五行的流行,从而形成各类法术效果。

因此梅清便按了自己想法,意守丹田,将金丹在日月映射之下,引导真元遥透笔端,神念中按那张十三所书符意,信手一挥,不多时,便将一张水灵符书就。

张十三一直笑嘻嘻地在旁边看着,一言不发,心中却早就打好了主意。

原来这五灵符,乃是任何一个初习符地人都要习练的。其本身其实并无太多的真正用处,但以此为入门之法,便如学习书法的人要炼习笔划一样。\\\\\\也正因此,张十三才敢在尚未正式收梅清为徒之前,先行传授他符。因为这下阶一品地符,各门派都是一样的,实在也不算什么门派之秘。

虽然简单,若没有师傅的传授,只靠自己瞎划,却是绝无可能成功的。

所谓“画符不知窍,徒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符之术,讲究甚多。从真元发动到身法姿态,从落笔之法到行笔之序,以及转折关节、起收之意等,在在均有奥妙。寻常初入门者,最简单的五行符,没有一两个月,也是绝难成功。就算是勉强能画了,也是十次倒有八九次失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