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吞并老挝与柬埔寨(1 / 2)
ps:求订阅支持正版
因为中国早就移民了几百万汉人到朝鲜和越南,加上朝鲜和越南自古都臣服于中国数百年,所以朝鲜和越南1904年被中国改制成行省,没有引起太大的民众反抗,即便有一些朝鲜和越南的遗老遗少表示不满,也被中国新军武力镇压下去,一般的老百姓,也只是想好好活着。
朝鲜越南(即安南)归入中国的版图之后,加上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还有远东地区和九州地区都成了中华共和国的领土,南海东海黄海渤海皆成了中国的内海,此时中国以琉球和九州为跳板,以朝鲜作为后勤,加上中国的近百万军力,要踏平日本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宋骁飞觉得暂时还没有这个必要,分裂日本就可以了。
宋骁飞的下一步打算,是控制东南亚,夺取老挝和柬埔寨,把法国人赶出亚洲,这样越南老挝柬埔寨就可以合并成一个大区,免得越南受到法国人和英国人的两面威胁。
此时的东南亚地区,英国控制者缅甸马来西亚等,暹罗(泰国)是一个半殖民国家,根据1855年第二次《英暹条约》和1856年《法暹条约》,英法两国在暹罗享有领事裁判权,两国商品关税不得超过3%,两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暹罗,军舰可以自由驶入湄南河口,直抵曼谷。
法国控制着柬埔寨和老挝。柬埔寨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首都金边。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建国。公元9世纪至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但1863年,被法国殖民者占领。而老挝,是1893年法国从暹罗手中夺来。
中国把越南改制成行省后,其领土与暹罗的三个藩属国万象琅勃拉邦和占巴塞接壤,中国提出这三个小国也曾经向安南称臣纳贡,对法国人提出了领土要求。当时万象琅勃拉邦和占巴塞就是老挝的三个主要城市。其中万象人口也不过十万人。其中很多华侨,这些华侨中很多人是自祖辈起就开始在这里侨居,大街上许多商店都是用中文和老挝文并写招牌。华侨妇女大多身穿当地妇女喜爱的“纱笼”,人们很难分辨出她们是华侨还是本地人。法国人对中国的这个合理要求置若罔闻,而且见中国把越南和朝鲜改制成了行省,加强了对老挝和柬埔寨这两块殖民地的军力。调集了三个军团的陆军三万余人驻防。
宋骁飞把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请到总统府。试探了一下英国政府的态度,英国和法国19世纪就在中南半岛上展开了激烈角逐,此时在北非等地有诸多利益冲突,所以英国政府对中国要收回老挝和柬埔寨表示中立。
朱尔典对宋骁飞说:“老朋友,其实,中国可以有更好的理由出兵柬埔寨和老挝。虽然法国人拥有中南半岛地区的实际统治权,但之前各王国的皇室仍被当作傀儡一般地被保留。法属印度支那曾经爆发过数次反抗法国人统治的战争,但都被法属印度支那总督让.德.拉森镇压下去了。如果中国发动这场战争是正义的。英国可以帮助中国封锁湄公河。”
宋骁飞哈哈大笑,明白了朱尔典的话外之音。笑着说:“你放心,中**队不会直接和法**队冲突,我们会派一些志愿军去帮助当地的人民脱离法国人的统治。”
会见之后,宋骁飞送给朱尔典五万银元,请他游说英国政府支持中国。朱尔典摸着自己的胡子,笑着说:“大总统放心。”
1905年2月16日凌晨,三十一岁的师长吴佩孚亲自率领两个旅5000新军在万象发动了佯攻。而蒋百里则率领五千新军在城外的树林里埋伏。从各方面汇集来的情报看,凌晨时分,法国守备军主力就会从这里经过赶往万象增援。
当时,山谷里一片寂静,夜露在干枯的树枝上挂着,谁也难以想到,这里会爆发一场激烈的战斗。五千多名新军趴在隐蔽的地方潜伏着,几十门山地炮早就根据地形标定好射击诸元,二十来挺“飞龙”机枪则换上了三脚架重枪管,金黄色的弹链从子弹箱里拉了出来,中国士兵们信心十足。要知道,这种新型机枪,采用导气式原理,结构类似于勃朗宁机枪,用简单的往复式活塞取代了摆动杆,结构更为简单,射速可在每分钟200到600发之间调节,性能超过了当时大多数的马克沁和哈奇开斯这两种机枪。
蒋百里穿着自己的军服,还特意在腰间挂了一把指挥军刀,但隐隐有些担心,尽量压制着紧张,这是他第一次指挥这么大规模的伏击战,而且这里并不是最佳的伏击位置,他力排众议,才在此设伏。
并且,这是一场决定老挝命运的关键性的战役。如果能够在这里歼灭法军在老挝的主力,拿下万象,那琅勃拉邦和占巴塞就指日可下。加上柬埔寨那边的暴乱,整个“印度支那联邦”内,法军不过区区三万余人,分散驻扎在各个要点上难以形成合力。不过要是这一战要出了什么意外不能消灭这股法军,那吴佩孚的军队就会腹背受敌。所以,打好这一仗是关键。
黎明时分,东方一片红色的云霞,太阳就要出来了。一阵凉风吹来,林子中的飞鸟突然大群飞起,向天空展翅飞去。
“来了,法国人来了!”一个年轻的哨兵气喘吁吁跑来,向蒋百里汇报。
蒋百里全身一个激灵,忙举起单筒望远镜观察北边的山道。果然,一大队法**队出现了。他们排成很疏散地队形,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进。显然。这是法军的前哨部队。他们的指挥官显得很冷静,在驰援万象的十万火急行动中。他还如此不慌不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