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开荒(8)暗涌(2 / 2)

加入书签

李炀:有一件事我有点想不明白,百姓的粮食不够吃为啥他们不自己开垦出来一些田地耕种,这田地多了每年收获的粮食不也跟着变多了吗,还是说他们真的想不到这件事

韩居正:李兄其实开垦田地也不是那么简单,像这回咱们一下开垦出来20万亩田地那可真是天上掉馅饼的事,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百姓想开点地首先要征得官府的同意,耕种田地是个靠天吃饭的活也需要成本

赶上年头不好收获得粮食就会减少要是遇上灾祸弄不好要颗粒无收,而农户们耕种田地几乎是全靠人力来完成,一个村要是有二十多头牛那就算是富裕的村子了,原本草木茂盛肥沃的土地随着年复一年的耕种地也会越来越没劲,时间久了农户们就会把这些没劲的土地放弃,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荒地的原因,十亩田地一头牛对很多农户来说那是一辈子的奢求

李炀:居正这么说开荒种地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那咱们把田地开垦出来了分给他们耕种按说是一件好事,为什么有些人宁可不分田地也要工钱呢

韩居正:李兄有田耕种的人他不会去开荒,凡是开荒的那全都是没有田地得人还要冒一定的风险,但佃户就不一样了他们是给富户帮工不管年头怎么样,挣得工钱和粮食是不会变得相比开荒更稳定一些

听了韩居正的话他终于明白了,就这好比让现在的打工仔去创业有多少人敢放开手去干,打工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解决基本温饱还是没问题的,可要是创业辛辛苦苦多少年积攒下的钱弄不好一两年就会陪就进去,千千万万的创业者真正成功得能有几人,所以很多人宁愿埋头苦干一辈子也不愿意冒险创业,没想到这还是一个千古不变的定律

随着时间一天接一天的过去,新开垦出来的22万亩田地也全都耕种完了,黝黑的土地上拱出了一颗颗嫩绿的幼苗,农户们在田地里满怀欣喜的造看幼苗忙碌着,韩居正把各村的田地和新开垦出来得田地整合到了一起共计22万9200亩,这些田地按全县24100户平均分了下去每户分田9亩,开荒过后闲下来的人手全都集中到修建河渠这一块

夜晚议事厅里全是喜悦的笑声和七吵八嚷得玩笑声,大伙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手里还扒着花生,其中属元奎最为高兴:本来咱们计打算开荒20万亩田地,可谁知道一不小心多开了2万亩出来

高原:今年要是顺利的话咱们阿兰县一年就翻身了

李龙:到时咱们全都换间大房子住在买几匹上好的战马

李平平吵吵着:我要取媳妇

在场的人听闻全都放声大笑“哈哈”

李炀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居正田地都分下去了吗

韩居正:李兄开垦出来的田地已经按户分到他们手里了,现在阿兰县治下的人家每户有农田9亩,分完田地后还剩12300亩跟多开垦出来的2万亩一共32300亩,这些田地该怎么处置还请诸位拿个主意

李炀:居正多出来的2万亩就给县衙当产业了,这些田地可以租给农户们耕种,每年挣的钱用来给衙役和六房得人开饷,剩下的钱用来修建一些民用设施,大家觉得这事怎么样都说说看

高原: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啊,农户们租田耕种能多收些粮食县衙也多了一笔收入用来给衙役和六房开饷

元奎:等开了足饷衙役跟六房的饷银一年就得将近7千两,这些钱对咱们来说确实不是个小数,县衙有了这些田地衙役门的饷银就不用咱们在操心了

李炀:要是大家都没意见那这事就这定了,剩下的12300亩咱们大家就把它分了吧,高原3千亩-元奎3千亩-衡旗2千亩-韩居正2千亩-李龙1千亩-大牛1千亩-观山道长300亩,我这么分大伙都没意见吧

元奎:我有意见为啥我们全都分了,唯独你自己没有啊

李炀:这回开荒能取得这么好的成果与各位的努力那是密不可分得,看到诸位兄弟们高兴我这心里也跟着高兴,在说我家里的田地已经够多得了

高原:这是两码事,元奎你我各让出来一千亩给族长

元奎:行

李炀:这事你两就别推迟了,何况你两都还有数百族人要养

高原:那好吧

观山:东家贫道向来两袖清风只求粗茶淡饭,这些田地您还是收回去吧

李炀:观山道长我看你平时愿意鼓捣一些小玩意儿,这些田地就是专门给你鼓捣小玩意儿用的,今天我有点累了大伙都早点回吧

眼看粮库里的粮食一天比一天少李炀这心也越发的着急起来,他最先想到借粮的人就是台州其它19位守备,于是他在台州城里找了一间最大的酒楼, 希望能通过他们在各自管辖的村子借些粮食,人就是这样大鱼大肉的时候全都称兄道弟,可当他们一听李炀想要借粮而且数额还挺大,不是找借口离去就是东拉西扯反正就是不接借粮的茬

到是赵老哥跟苏老哥表示愿意帮凑个3-40万斤,可这离900万斤还相差甚多但与这些酒囊饭饱的人比起来,赵老哥跟苏老哥两到还算是讲究的人,李炀敬了两位哥哥一杯“哥哥们的好意老弟心领了,老弟我先想想别得办法实在不行就得麻烦两位老哥了”

赵老哥到是爽快人:行需要的时候你就来找我们

全老哥到是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这么多的粮食你就得到城里去找那些大户跟富甲商人,只有他们能给你凑够这些粮食”虽然全老哥只是帮忙出了一个主意但李炀确打从心里感激他,朋友就是这样有能力的帮衬一下条件不允许得帮忙出个主意,这顿饭还真没白请让我结交了3位值得交的朋友

接下来的几天里,但凡是城里的大户人家跟富甲商人得家几乎都李炀登门拜访过,一时间李炀借粮的事在台州城里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事与愿违现在的粮价已经涨到了8纹钱,竟管李炀愿意用田地去做抵押但他们还是觉得这粮价还会涨,相比之下继续屯粮比借粮来钱更快这让李炀吃了不少闭门羹

而在张家宅院里张达正在会见一位重要的客人,张文轩惊喜欲狂的从外门跑了进来一边跑一边嚷嚷着:爹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张达板着脸:没看见你闻叔父在这吗休得无礼

张文轩鞠礼:侄儿见过闻叔父

张达:出什么事了你这么大惊小的

张文轩:爹这李炀算是走到头了

张达:到底怎么回事你慢慢说

张文轩:爹您还不知道吧,李炀那厮这几天在城里四处借粮

张达: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他安置了城里数万灾民粮食不够到也正常

张文轩:爹孩儿我通过府衙的一位朋友打听到,李炀这厮一口气在台州北部开垦了20万田地

张达一听手中的茶杯瞬间掉到了地上:想不到这个李家不显山不漏水竟会有这样的实力,开荒20万亩光缴纳田地税就得20万两银子啊

张文轩:爹我听那位朋友讲这李炀是向孙大人打了保票,等秋收之后就把欠税跟粮税补齐,这李炀到城里用祖产抵押借粮足以说明他走投无路了,孩儿已经放出风去这李炀借粮要是耕种自家20万亩田地,用你们手中的粮来为他自己挣更多得钱,我估计城里这些大户跟富甲商人是不会借他粮食的

张达:文轩你终于长大了,这件事你做的漂亮

闻安在一旁:文轩你刚才说的都是真得吗,这孙元武竟然纵容李炀私自开荒仅凭这一点我就可以上书参他,本打算借这次整军将李炀裁减掉但没想到孙元武这么偏袒他保他过了关

张文轩:侄儿说的话都是真得,叔父您要是不信可以自己去到台州北部一看便知

张达:胡闹怎么跟你闻叔父说话呢

闻安微微一笑“哎”不碍事,张家主时候不早了本官也该启程回国都了

张达:文轩快送送你闻叔父

闻安:不必了

两天之后在绍兴府一间歌舞升平的花坊里,闻安跪在一间豪华的房间外:花爷阿兰县那个李家向知府孙元武打了保票,先行开荒20万亩等秋收后在将欠税跟粮税补齐,现在李炀用祖产到台州城里四处借粮呢,下官的一位朋友已经跟台州城里得大户跟富商打过招呼让李炀一粒米也借到,阿兰县一旦断粮数万灾民就会闹腾起来,不出两个月这个李家就算走到头了

花爷:这个愣头青胆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啊,闻侍郎告诉咱们在台州的人他需要得粮食咱们借给他

闻安听闻后当时就蒙了,他抬头透过纸窗看着房间里的那道黑影:花爷这可是除掉李家的绝佳机会

花爷:正好我最近闲来无事就陪他玩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