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结束,唠唠嗑(2 / 2)
秦统一后,形成丰富多彩的华夏文化,如薪火传承的火种,大河奔腾,绵延相续,开启了之后的两千年多年历史。
大秦开创的华夏文明,横向对比,世界领先。
后世沿用的大秦文明架构,除了一次次朝代的变化,政权的更迭,权利的再分配,几乎无实质性的进步。
如果不谈科学技术发展,两千年的历史,仅仅是一个短暂的朝代,重复放大了两千年,时间堆砌而已。
由此可见秦的历史地位之高,直到近代,无法企及。
……
3、大秦灭亡是必然还是偶然?
大秦如同彗星般崛起,如同流星般滑落,如此早夭,实在令人唏嘘。
大秦的灭亡有极大的偶然性,即便没有秦王暴毙的偶然,也有灭亡必然性,是非正常灭亡的必然性。
天下一统,进入天下大治阶段,大秦并无参照和对标模板,便开启了滥战模式。
暴秦恶名源于甚?
如果不扩张,不修墙,不修路,不修灵渠,大秦是暴秦吗?能产生不堪重负的徭役赋税吗?大秦能那么快亡吗?
秦皇脑子抽了吗?为何还要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其根源在于,商鞅变法建立耕战军功制,秦法源于诸侯割据,奖励耕战,其本质为战时秦法。
天下一统前,以军功晋爵为核心的秦法,乃绝世神兵。
天下一统后,商鞅变法已有138年,用打天下的秦法治天下,就注定了大秦的悲剧。
只要秦法不变,大秦将穷兵黩武,不是在打仗的路上,就是备战。
长城、驰道、甚至开渠种粮,都是为了备战,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乃耕战军功的体现。
不打仗,军功便不流动,整个大秦如同一潭死水,矛盾重重。
而打仗,只会在作死的路上,激进狂飙。
……
4、这本书如何跳着看?
切实体会到,有一种悲剧叫双输,写的殚精竭虑却并不讨喜。
从27章“分封郡县。大辩朝堂”直到41章“三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且称为朝堂论策,都是为了解决大秦必亡这个根源问题。
这可是最黄金的开局部分,朝堂论策篇幅太长,而且表达稍许晦涩,甚至脱离了爽文的范畴,读者或许会累,其实我写的更累。
如果不喜,从27章到41章,可整段跳过去,或者跳着看。
总归,只要知道这一大段,根治了大秦的病根,大秦不会亡,根基健康无比。
以后看到后面感觉突兀,再倒回来看便是!
第二卷起,便都轻松了。(✿◠‿◠)读者老爷读的轻松愉快,我也写的轻松,进入爽文模式,这才是双赢嘛!
史诗级的画卷,终于徐徐拉开序幕。
求追读,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