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摄影师宋晓非(2 / 2)

加入书签

拍摄的过程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导演对摄影师说,你拍一个近景,等胶片洗出来之后结果却是特写,拍一个特写,结果拍出来是大特写。

因此有经验的导演跟摄影师沟通不是一上来就谈理念,谈风格,谈高深的东西,往往是从最基础的东西入手,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容易出问题。

“这是近景!”宋晓非在胸口画了一下,然后又在肩膀画了一下,“这是特写!”

苏烈点了一下头,跟自己对景别的要求一致,没什么问题,他开始问下一个问题。

整个上午苏烈跟宋晓非都在谈基础的东西,景别、空间、颜色、光线等等。这些都是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要是大家对这些元素的理解不同,那么拍出的最终效果可能就存在差异。

导演和摄影师之间的关系常被比作婚姻。双方互相信任、彼此尊重,当然也会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源于这两种角色带来的内在差异。因为摄影师关注的是从技术和美学上阐释导演预设的概念,他要为完成拍摄计划做好准备,整合所有需要的元素,以确保它们都被恰当地组合在一起,而导演关注的往往是技术之外,美学上的东西。

不过摄影师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是镜头后面的眼睛。他们领会导演的观念,并把现实的幻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银幕上。所以摄影师和导演的磨合沟通非常重要。这一点做得不好最终出来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故而,在电影界,导演和摄影师一般都是长期合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御用摄影师。

吃过午饭。苏烈将早就打印好的剧本,摆到了宋晓非的面前,开始进入正题。

宋小非接过电影剧本,细细看起来。他看得很慢,有时候还会陷入思考。

苏烈静静地等待着,从宋小非的认真程度来看,他相信这家伙和自己应该是同类,要求特别高,也特别严格。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许久之后,宋小非终于将剧本看完。他合上剧本,冲苏烈一笑:“这电影不好拍。大部分是主观镜头,最难的地方在于每一个镜头都是人物的内心感受,带有情绪,你打算怎么表现这种情绪?”

这是在考我啊!苏烈轻轻一笑:“不难,人物眨左一下,左边的画面会黑一下。用力眨眼,画面会黑掉很长时间。当人物泪眼模糊。画面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些是小技巧,主要还是通过颜色来实现,亮色与暗色,暖色与冷色进行不同搭配,营造出不同的效果。除此之外,还会大量运用空镜头,天空、房顶、地板,通过象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不知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宋晓非低着头,结合剧本,思考着苏烈说的东西,脑子里不断有画面闪过,慢慢地他的脸上浮现出震惊之色,而且越来越震惊。

不可思议,这小子是个天才!

宋晓非猛然抬起头,用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苏烈,他知道苏烈追求的效果了,印象派油画的效果。

在震惊之余,宋晓非心里更多的是兴奋,独特的故事,特别的视角,在加上浓烈的画面,参与这样的作品简直是摄影师梦寐以求的事。

不过他也清楚作为摄影师肯定得有自己的想法,得展现出自己非凡的创造力,否则别人就看不上你了。

这样的机会要是错过,简直是犯罪!

宋晓非打起精神,目不转睛地盯着苏烈的眼睛,语气有些严肃:“我认为电影应该采用手持摄影,让画面带有晃荡感,这样更接近人物本身的状态,构图也不能采用正常构图,可以采取类似mv的拍摄手法!”

类似mv的拍摄手法,绚烂的色彩,快速闪动的画面。

这话说到苏烈心坎里了,他坐直了身体:“不采用正常构图,那采用什么样的构图?”

“男主角是严重的瘫痪者,只有眼睛能动,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扭头头部去看四周的人和景,因此在构图上用不规则构图比较好。同时,镜头的焦距也采用定焦,靠演员自身走进镜头。亲人和朋友来进行探望,只能有走进陈然的视线范围,才能引起他的注意。”

苏烈微微点了一下头,宋晓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要的就是不规则构图,要的就是定焦镜头:“说得不错,色彩上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以明艳为主,整部电影最难处理的是开场的十多分钟,全都是大特写。这一部分色彩应该特别艳,而且是一种不正常的艳,画面也要游动不定,时而昏暗,时而模糊,渐渐明亮,这样我们能清楚的感受到病人恢复知觉的整个过程。”

苏烈轻轻地点着头,脸上露出了笑意,这才是他想要的摄影师,有自己想法,有想象力,有创造性,而不是一个听话的乖巧机器人。他知道,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自己不需要为摄影师的问题发愁了。(未完待续)

ps:感谢沙漠里的骆驼打赏,现在求收藏好像没用了,就求推荐吧!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