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马不停蹄(1 / 2)
接下来一周,江东日报,华天都市报,东方晚报等省内主流媒体以及检察日报、纪委人、人民公安报、江东制报等机关报相继报道了温怀明的事迹,尤其那副指间流沙的照片被多次转载,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
舆论造就声势,温怀明就这样身不由己的在极短时间内成为江东反腐倡廉的一个标志xìng人物,从某种意义来说,也算是于培东和许复延竖在前面的一面旗帜,既能彰显威严,也能吸引刀枪。
可作为一个尚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棋子,这样的机会,也是许多人追逐毕生而不可求的巨大馅饼。温怀明极有自知之明,用最大的诚意和jīng力配合这场舆论战的宣传工作,接受采访时言语jīng炼,逻辑分明,加上恰到好处的手势和幽默,一扫往日公众对官员油滑务虚的负面印象,尤其在江东电视台经济频道谈论改革发展的方向时,一身笔tǐng的西装,洁白的衬衫,饱满的额头,浓密的黑发,同省内几位专家坐而论道,侃侃而谈,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学识渊博和朝气蓬勃的新生代官员形象。
当然,在这幕后少不了温谅的谋划和引导,温怀明本身就是笔杆子出身,在政研室多年对理论的研究十分扎实,唯一欠缺的就是对经济未来走向的清晰认知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这跟他个人能力无关,在95年的这个冬天,能看清将来道路的人,整个国内也不到十数人而已。
m着石头过河,可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它所包含的深意,几乎囊括了未来二十年整个中国经济军事民生的各个方面。
而温谅两世为人,最不欠缺的就是这方面的知识,父子俩常常彻夜深谈,温谅由浅入深,由小及大,全面深刻的阐释了国内经济的现状和趋势。温怀明浸yin此中多年,欠缺的只是临mén一脚的那一刻,往往听到某处,顿时豁然开朗,而他在实际cào作和细微处的底和学识又是温谅所不能比拟的,针对温谅话中的漏dòng拾遗补缺,几日下来,两人都觉收获颇丰。
所以当温怀明针对目前国企改革的困局,同经济专家座谈提出自己的见解时,虽然并不能立刻得到许多的赞同和赏识,但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据悉江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韩cháo平先生在公开场合对温怀明的某些改革理论表示很大的认同,作为省委省政fǔ的资深智囊,于培东和吴文跃的座上宾,韩cháo平的话一经传出,温怀明这三个字的份量又重了几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温怀明第二次轰动江东官场。
这样的际遇,别说小小的青州,就是着眼整个江东省,近十年来也不过仅此一人而已,于是有人眼红,有人嫉妒,有人骂娘,更有人震怒,但无论如何,所有身在局中的人们都明白,只要不出什么大的意外,再没人能遏制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绽放光芒。
大势所趋
温怀明放下手中的报纸,坐到沙发上,对办公桌后的牛贵清苦笑道:“这个记者的文章写的过了……牛书记,其实这次顺义的案子全是在你的领导下才有了这个局面,我不过是搭了顺风车,如今省里这样子宣传,实在受之有愧……”
牛贵清哈哈笑道:“没有你在粮库tǐng身而出,不出luàn子就是好的,怎么能顺利结案?况且宣传你也就是宣传我们青州,大家与有荣焉,要真换了我老牛,拍出来的照片肯定惨不忍睹,到时候不用许书记拍桌子,我自己就得抱着脑袋走路喽……”
牛贵清主抓纪委工作,平日里不苟言笑,很有点铁面无sī的味道,可对温怀明却总是很温和,偶尔还能开些小玩笑。
温怀明自然明白是因为左雨溪的关系,牛贵清把他当成了自己人,可他其实知道,真正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的,还是那个越来越让自己这个当父亲的看不透的温谅。
“我也是侥幸,没想到省报的那个记者会拍下照片,还不经过我的同意,就发了出来……”
牛贵清微微一笑,温怀明的来意他很清楚,不过是为了消弭两人之间可能产生的误会。此次顺义粮案牵连甚广,水深不可测,他根本没有跳进去趟一下的yù望,结了案,chu了身,以他的资历和专案组组长的身份,论行赏的时候还能少了他那份不成?至于上层的斗争,他深知利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以他的年龄来说,早没了豪赌一把的勇气,万事稳妥为首要,所以省里力推温怀明,他一点都不介意
温怀明何尝不知道这里面的风险,但一来他没有选择,被死死的绑在了于培东的战车上;二来他还年轻,这样好的机会不把握住,多年以后肯定会觉得遗憾。两人就这样别有心思的聊了聊,基本m清对方的态度,温怀明松了口气,告辞离去。
牛贵清握着钢笔在摊开的纸张上点了点,一时陷入了沉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