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三晋悲歌(1 / 2)

加入书签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喜欢就分享

从秋到战国的转折点是三国分晋,之前强大的晋国分裂为赵魏韩三个小国。其实,这也是秦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虽然秋时期秦国也一度和晋国争霸,但在晋国分裂之前,晋国始终保持着对秦国的战略优势,秦国基本上只能自保,没有多少能力能够主动出击,更没有能力直接威胁中原地区。原因很简单,只要秦国要出中原,就必须经过晋国的地盘,而晋国只要封锁关中盆地的出口,秦国就出不来。

三晋分立之处,魏国也曾经占据上风,并一度对秦国形成压制之势。但魏国的小霸主地位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衰落了。因为魏国仗着自己强大,几乎把周边的秦国、赵国、韩国都欺负遍了,而且试图欺负齐国。最后是齐国在马陵之役把魏国击败,魏国开始衰落。秦国也击败了魏国,魏国就失去了优势地位。

魏国衰落之后,秦国就开始不断主动出击,韩国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秦国打垮,接连丧师失地。而且,韩国占据着秦国出中原的必经之路,所以,在三晋分裂之前秦国打不出来,但现在面对的是弱小的韩国,秦国进出几乎没有什么障碍。韩国只能不断割地求和,和秦国的边界线不断后退。

三晋分裂的同时,秦国也在经历了变法之后不断强大起来,对关东各国的威胁越来越大。所以有了六国合纵抗秦的建议。但这时候只要是六国联合起来,主动进攻秦国,都非常困难。原因也很简单。就像晋国可以轻而易举的封锁秦国出中原的通道一样,秦国只要在六国攻秦必经的函谷关一带坚守不出,六国也无如之何。

更重要的是,六国在联合攻秦的时候,也是各怀鬼胎,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都不肯积极进攻。比如齐国在六国联合攻秦的紧要关头,偷偷抽调军队回去灭宋去了。之前齐国和楚国、魏国都对宋国垂涎滴,但谁都不先动手。而在六国联合攻秦的时候,齐国作为合纵的盟主,却偷偷灭了宋。

楚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不断向北扩张,也让关东几个主要国家都感到很紧张,尤其是临近的魏国和齐国,对楚国都非常警惕。尤其是齐国。楚国在灭了吴国之后,不断北上,已经和齐国接壤,而秦国对齐国来说,中间还隔着三晋,根本说不上有什么直接的威胁。所以,相比之下,齐国对楚国的警惕远远超过对秦国。

这也是在合纵之说大肆流行、六国联合攻秦的议论在六国最为流行的时候,秦国仍然能够通过连横轻而易举的破解了六国合纵的原因。秦国和齐国相约,各自称帝,齐国也是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因为对齐国来说,秦国没什么直接的威胁。秦国如果能够压制三晋,对齐国的扩张也是有利的,比如齐国就可以进攻燕国。

相比之下,秦国的地缘优势就比较明显了。关东六国比较强势的时候,秦国可以闭关锁国,闷声大发财,等到秦国国力强大了,要打出来,首先就是进攻韩国,而韩国也只能向六国求援,但真正出兵救援韩国的,一般也只有赵国和魏国,因为三晋这时候已经明白了,他们虽然分裂了,但仍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所以,秦国不断进攻韩国,不仅是不断的蹂躏和打击韩国,也是不断的消耗赵国和魏国。而这时候秦国又征服了巴蜀,后方的补给更加稳定,同时战略纵深也在不断增加。而赵国和魏国、韩国,都没有什么战略纵深,也没有什么可供他们继续开拓和扩张的空间,只能在内部挖掘潜力,消耗一点就少一点。

但三晋的重要又在于,在秦国不断消耗和削弱三晋的时候,齐国和楚国无动于衷,作壁上观,各自忙各自的,而当秦国开始进入收割阶段之后,先后消灭三晋,对齐国、楚国就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了,齐国和楚国都没有机会反抗了。齐国甚至是在秦灭三晋和燕国之后就直接投降了。楚国虽然抵抗了一阵子,但也已经孤木难支了。

赵、魏、韩三国如此强大,为何没能瓜分秦国?

在秦国立国开始,在诸侯国中,并不受尊重,大家总认为它远离中原,偏居西方,跟游牧民族混杂在一起,与蛮夷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直到周朝东迁时,秦人立下功劳,这才被封为诸侯建国。但秦国还是太弱小。比起齐国、鲁国这些富裕又盛产人才的国家,秦国看起来什么都没有。

尤其是面对三晋时,早期的秦国面临着随时被吞没的危险。三晋地区是原来晋国的所在,赵、魏、韩三国瓜分晋国后,他们成了秦国要面临的强敌。这三个国家虽然地盘都不如原先的晋国,但他们在经历各自的改革后,国力大增。而且,他们都把当时弱小的秦国当成可以瓜分的对象。双方屡次交战,各有损伤。不过,赵、魏、韩三国直到最后,也没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