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wxs520.Com第160章 160.1(1 / 2)

加入书签

 ==第160章==</p>

这几年里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p>

严霆从人生的最高点,一下子摔到了地狱里。面临着追杀落崖,毁容腿伤,威远侯府被夺爵,严家的支离破碎,还有亲娘的逝世……</p>

严霆曾经想过去死,无奈死不了,那么只能活着。</p>

其实很多时候,让你去想象一个场景,你会觉得很难,会觉得无法忍受。真是到了避无可避,退无可退,却发现人是有韧性的。哪怕情况再难,依旧可以就这么过了。</p>

严霆就是这么过来的。</p>

他如今过得还不错,不愿意混吃等死,就慢慢从许向荣手里接些事情来做。不问缘由,不分对错,只是一路向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p>

严霆很多时候都会忘了自己是谁,似乎以前那个人身上所发生的事,与自己再无关联。若不是这次收到消息,他一时受到触动,他依旧是霆爷,而不是严霆。</p>

那个人嫁人了。</p>

很久之前的很多时候,严霆也会想想自己是否真有对不起过沈奕瑶。为什么明明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两个人,最后却走到那种境地。严霆一直回避一个事实,自己的被死亡,其实里头应该有沈奕瑶的存在吧。</p>

那是一个连杀鸡都不忍看的女子,却亲自参与了谋杀亲夫,他做人该有多么的失败!</p>

沈鼎的那番话对严霆不是没有触动,甚至曾经他因自己的思想、信念,全被颠覆,心若死灰过。那是一种全然的否定,否定了他的一切。后来他又不愿意去想了,就像那某人所说,做了就是做了,此时来自惭形秽,不是太过做作?</p>

门吱呀一声响了,走进来一人。</p>

披着半湿的长发,月白色的中衣裤,身上带着湿润的气息,就这么朝他迎面袭来。</p>

炙热、浓烈,纠缠……</p>

昏昏沉沉之中,严霆听到那人在他耳边耳语。</p>

“怎么?放不下她?”</p>

“没。”他听到自己这么说。</p>

*</p>

太子一系与许贵妃一系的争斗,从始至终便没有停止过。</p>

只不过随着晋王与齐王的分封出京,战线从京中到封地越拉越长。</p>

按理说,该走的敌人都走了,太子与萧皇后应该可以松一口气了。可许贵妃一直荣宠不衰,晋王与齐王依旧颇得熙帝偏爱。太子头一日得了什么赏,次日熙帝便会吩咐内务府往晋州与齐州送上一份,再加上自晋王与齐王就藩以来,一年要被召回京好几次,更是极为惹眼。</p>

尤其两人去了封地,私下里的动作更是频频,太子每每都会从噩梦中惊醒,其噩梦中的内容大抵都是晋王与齐王两人起兵打入了京城,将自己置诸死地。</p>

熙帝的寓意不明,最近又因年纪大了,龙体不如以往。前阵子更是当朝昏厥,惹得众朝臣惊诧不已。虽是之后宫中传出消息,熙帝只是龙体欠安,旧疾复发,并无大碍,也不得不让人心生猜疑。</p>

恍然一顾,原来熙帝不知何时竟现了老相。尤其这次病愈之后,出现在朝堂之上,更是添了几分垂暮之态。</p>

太子一系几经斟酌,终于按耐不住出手了。</p>

这一出手就是将晋王和齐王往死里打,这几日纷纷有朝臣上表削减藩王封地兵权一事。其中以都察院右都御史分量最重。虽大家都没有明说为何会提出此事,只是拿着集中皇权说事,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太子一系在针对晋王和齐王呢。</p>

熙帝并未表态。</p>

在这期间,都察院右都御史暴毙在春香阁。</p>

春香阁是京城有名的烟花之地,虽右都御史家人极力遮掩,也让京城众人看了好大一场笑话。纷纷议论这老头这么大一把年纪,还如此不甘寂寞,最后一世英名丢了一个彻彻底底。</p>

右都御史确实有个好女色的老毛病,不过不为外人所知。当然其家人却是知道一些的,自然心虚气短,也不敢与旁人辩驳,便匆匆扶灵回乡离开京城了。</p>

随着右都御史暴毙,削减藩王兵权一事并未落幕,反而愈演愈烈。最终太子亲自上表请奏此事,将整件事的激烈度拉到了最顶端。</p>

一时之间,京中风声鹤唳。</p>

太子这是在逼着熙帝表态,到底是倾于正统,还是倾向心中所好!</p>

很多人都暗里感叹太子有些太急了,可太子一系也非无能人,既然会做出此举,定然是有后路可退。</p>

熙帝并未当朝表态,之后却在太子上奏的折子上批了一个‘毫无兄弟情义’的朱批,打了回去。</p>

消息传了出来,众人震动。</p>

东宫那处,太子立即闭门思过了。</p>

之后又过了几日,太子私下上表了一份奏折与熙帝,大体都是忏悔己过与检讨自身之言。再加上这几日萧皇后没少在熙帝那里下功夫,熙帝倒也表现出谅解太子之意。</p>

这其间发生的种种一切,机锋不断,变化莫测,竟让人有种目不暇接的错觉。许多人竟是搞不懂这一出出到底为何,只有那寥寥几人明白,但大多讳莫如深,顶多也就是当着子侄辈的说上一句意味不明的话——</p>

这不是又回到了之前吗?</p>

回到之前?</p>

回到什么之前?</p>

……</p>

此次事件,最终以熙帝发落了一个东宫辅臣为终结,原因为蛊惑太子做下错事,幸好太子迷途知返,如今已幡然悔悟。</p>

至于内里是如何的,朝中许多大臣可是心中有数得很。</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