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初露端倪(1 / 2)
“朝廷将抚恤银两运来后,你将其入账,存入了哪家银号?”暮青问,赈灾银、抚恤银,这等银两朝廷下发时皆会派人护送,走的是驿站,但奉县知县收到后贿赂上官时必不会用现银,银两太重,一箱箱往府里抬未免太过显眼,因此他一定会用银票!</p>
“……兴隆银号。”奉县知县眼神有些虚散,想了会儿才道。</p>
这等重要的事他不可能忘,但人长时间被关在地牢,精神紧绷,情绪濒临崩溃,又有些日子未与人交谈了,思维慢些才是正常的——他没说谎。</p>
暮青对兴隆银号有印象,盛京里有名的票号,户曹尚书之子曹子安在玉春楼里用的银票上盖的就是兴隆银号的大印。</p>
“你都贿赂过谁?”</p>
“越州刺史秋大人、户曹尚书曹大人、翰林院掌院学士胡大人。”</p>
“你是谁的门生?”</p>
“胡大人!胡大人曾是京外南麓书院的院长,我出仕前在南麓书院求过学。”</p>
“那为何要贿赂越州刺史和户曹尚书?”</p>
奉县知县沉默了,他如今头脑不清,这些事要想想才知如何答。</p>
步惜欢捏了捏暮青的手心,道:“越州刺史是上官,岂有不贿赂讨好之理?户曹往下拨银子,若不讨好,像奉县这等地贫人疏的小县,还不知能拨下多少银子来。”</p>
奉县知县听了忙点头。</p>
暮青眼神一飞,刀子般来回抹了抹步惜欢,道:“问你了?”</p>
步惜欢只觉得脖子和心口都凉了凉,不由暗叹她不仅嘴毒无人能及,如今连眼刀的功力也精进了。</p>
“陛、陛下说的是,军中需多少抚恤银都是直接跟朝中说,拨下来多少那都是户曹说了算,若不使银子,拨下来的数目定有苛减。”奉县知县道。</p>
“哦?既是说,户曹将抚恤银两拨给你们,你们再将抚恤银两孝敬回去?”暮青不知该怒还是该笑,这与洗钱无异!朝廷将军中抚恤银两发给地方,地方官将银两化成银票,再孝敬回去,如此一来一去,官银就变成了私银!</p>
这些脏官为了贪国库的银子,还真挺会费心思!</p>
“你在奉县任上几年?”</p>
“三年。”</p>
“可能记起都给了谁几次、多少数目的银两?”年前在奉县县衙,步惜欢将奉县知县革职查办后,御林卫便将衙门里前前后后给查抄了,清点了县衙库房,查抄了账簿,但那账一看便知是假账,真的账簿没有找到,只搜出了约莫十万两的银票。就凭真账簿没有找到这点,暮青就断定奉县知县对行贿的数目一定记得清,这些脏官多会给自己留条后路,行贿的账目他一定藏在了何处。</p>
“此事有账,下官将其藏在了……藏在了城外石桥下。”奉县知县虽有些犹豫,但他已被革职收押,招与不招,朝中都会有人想要他的命,既如此,不如招了!临死看能不能拉个垫背的,“石桥东的桥墩下,下官埋了只木匣,里面除了账簿,还有与胡大人这三年来往的书信。”</p>
书信!</p>
账簿在暮青的意料之中,书信稍稍给了她些惊喜。</p>
奉县知县自嘲一笑,以前是他看走了眼,以为圣上昏庸,没想到如今生死皆在圣上手中。但他只是小小的知县,胡大人是元相国的心腹,圣上想惩治他,怕是不那么容易。</p>
“除了我问你的这些,你还能想起什么来?”暮青问,审案时在问过必要的问题后,她习惯让嫌犯自己回想与案情有关的事。以她的办案经验来说,办案者能看到和问出来的大多是表面的案情,有些案子有隐情,有些案子藏着案中案,这些都只有让嫌犯自己开口才有可能发现。当然不是每件案子都如此,但是审问不可懒惫,一定要审彻底。</p>
奉县知县怔了怔,想了会儿便摇了摇头,“下官知道的事,都与将军说了。”</p>
他自回京就被秘密关押在大寒寺的地牢里,并不知暮青任江北水师都督的事。</p>
暮青也不在意这些,她只道:“我不相信你真的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必须再说出三件事来,不然此处会成为你的终老之地。”</p>
三件事?</p>
步惜欢扬了扬眉,见奉县知县急得险些要哭。</p>
“不要跟我说你真的都说了,想!”暮青不待奉县知县开口便打断了他,“我五更天前需要回城,你还有半个时辰。”</p>
所谓三件事,不过是引导手段。</p>
或许奉县知县真的把他知道的都说了,但那只是他认为的要事,有一些事他认为没用,或许对她有用,所以她采取了逼迫审问的方式,要的就是不近人情。</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