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章 郑芝龙(1 / 2)

加入书签

 “第一个问题,虚境。”</p>

这正是刘恒关心的问题,听到白明泽主动提起,他越发聚精会神。</p>

“虚境,传说中是大夏国器定国鼎中蕴藏的一个世界,然而和秘境不同,人们都说它像是这世界的阴影。”白明泽徐徐道:“现世种种人事物,将会原模原样重现在虚境中,唯一不同的是,一切看似如常,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根本不知道虚境的存在。他们在虚境中,过着最普通的日子,唯独头戴定国古冠进入之人能够独醒于世,甚或赋予某人‘清醒’的机会。”</p>

“也就是说,清醒的人才是虚境中真实存在的,其余人都是虚幻,对吗?”刘恒若有所思地问道。</p>

白明泽点头道:“的确可以这么说,但想来将军也听说过,虚境和现世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现世中的变化会同时反映到虚境里,虚境里的改变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缓传递到现世里。”</p>

“虚境产生的变化,竟然还能反过来影响现世?”</p>

如果说现世变化影响虚境,这不算什么,可是反过来凭空造出的虚境竟也能影响到现世,这就很不寻常了。刘恒喃喃,神情略显凝重,“不是说虚境中即便死了也能重新复生么?难道说在虚境里死去,现世里也会死吗?”</p>

“将军误会了,虚境和现世,二者影响的程度自然有很大差别。就如将军所言,现世中人死去,那么虚境里也会不复存在,反之虚境中死去,现世中的人不会死去,却也不代表毫无损失。头戴定国古冠者在虚境身死,神魂将会受创,短时间内无法再进入虚境,而竞争者的追随者们,不仅神魂会受创,更将失去再进入虚境的资格,他们在虚境将不复存在。”</p>

涉及到虚境的规则,日后影响深远,白明泽也不敢马虎,讲解得十分仔细,“好消息是,听说每次开启的虚境都是一个全新的虚境,并不受此限制。否则我们如今联络到的总计三十五人,将有近二十人不能进入虚境辅佐将军了,毕竟他们上一次都曾死在虚境。”</p>

刘恒暗暗心惊,却是体会到了太子之争的残酷。</p>

听白明泽和大四提起过,上次太子之争结束,追随太子的能人贤士至少两百开外,如今能活下来的顶多五六十人,死于事后清算者超过大半。而如今还跟白明泽、大四有联系的三十五人,居然有二十人死于虚境,照此大致推算,虚境战死的能人贤士甚至更多于后来被清算的人数,争斗之惨烈可见一斑。</p>

“上一次太子之争,想必将军也曾有所了解,虽说与此番有所区别,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和将军讲一讲,总有借鉴之处。”白明泽又道,见刘恒请他继续说,他才接着道:“上次太子之争,是各方竞争者以自身封地做开端,重在文治辅于战攻,只局限于大夏疆土。当时比的是治世之能,同样也比开疆扩土的功绩,且看最后谁的治下疆土更广阔,人丁数目、军伍规模、税赋多少,由此选出太子。此番看来,却重武攻而轻文治,到最后估计只看一点,就是谁人掌控的疆土最多!”</p>

“就是打仗了。”刘恒小小吁了口气,相比文治,他显然对战攻更了解一些,不至于像文治那么让他头疼。</p>

白明泽瞥他一眼,又道:“此番太子之争还有别的用意,在于攻伐北胡,所以下放到各方竞争者手中的权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大。上次太子之争,竞争者不得私自篡改国策法规,不得逾越朝廷定下的规章制度,此番却全然不同,所谓‘皆不禁’,就是说除了公开谋反,否则朝廷一概不过问。”</p>

“就是说……”刘恒面色严肃。</p>

不等他说出来,白明泽已经断然接话道:“可自主册封功臣官将,可自决军务,不禁内争或外斗,一切全凭本事,宛若无冕之王,国中之国。”</p>

如果说之前,刘恒对这些东西还没有明确的感受,那么等白明泽说完,他算是真切体会到了此番太子之争究竟有多么不同。</p>

“甚至可以不理会朝廷命令?”刘恒质疑道。</p>

“总要给朝廷一些颜面。”这一点上,白明泽说得很含糊,“当然只有太子之争期间如此,太子之争结束,则一切照旧。”</p>

刘恒面露震撼,“那也很不简单了,这位开平帝,真真魄力惊人。”</p>

册封功臣与官将,自决军务,甚至可以自主选择内争或外斗,这和做了皇帝有什么区别?这事说白了,就是开平帝下放了本属于他的君权,任由治下出现一批听调不听宣的诸侯,这本是每一位君王最忌讳的事情,偏偏开平帝应允了,只此一件事,魄力尽显。</p>

他就不怕放出去的权力日后再收不回来?到时反旗遍地,社稷动荡,不怕酿成一场大祸?</p>

刘恒真真不知道开平帝为何有这等自信,只能想着开平帝既然敢这么做,必然早就有所防范,更有不怕酿成祸事的杀手锏。无非是他身处的层次不够,才不知开平帝底牌是什么,所以杞人忧天罢了。</p>

白明泽眸光闪烁,转而道:“将军还需知道一点,身入虚境,也并非全无好处。听闻虚境里自有玄妙,对人神魂大有裨益,甚至能让修行变得事半功倍,是以往年都能吸引天下各处英杰前来参与,不下于一场造化。而这次正值圣争,估计许多秘境天才都会为之心动,这些天才想必就不用我为将军多说了,加之诸多皇子更被世人看好,开局优势绝不是我们区区三个军镇就能比较的,所以局势依旧不容乐观。”</p>

刘恒闻言就笑,“这就不用太担心了,我们和他们的目的截然不同,只是借机会壮大己身罢了,碍不着他们什么事,完全不冲突。”</p>

白明泽听了就皱眉,“将军似乎又忘了,身在局中,岂是将军说不冲突就能化干戈为玉帛的?即便将军避战,他人只道将军欲行‘深筑墙、广积粮’之策徐徐图谋,便是避战,随着将军实力日益增长,终究将成他人眼中钉,针对之势迟早要来。”</p>

刘恒怔住,旋即沉声道:“是我考虑不周了,那以先生看来,该当如何?”</p>

“将军既然无心大宝,那么也就不用担心得罪人吧?”白明泽不答反问道。</p>

“那是自然。”刘恒点头认同,“先生有什么计策,但说无妨。”</p>

白明泽眸光闪动,“那么在下建议将军,索性当一个搅局者。不管攻伐的是哪一方,无论其强弱,说打就打,反正将军在外人眼中,也就是个精于战事的将才,咱们索性把这印象再度加深。待得人人觉得将军是完全不懂方略谋划,只知道随性蛮干的莽夫,反而能在短时间内求得太平。”</p>

刘恒略微思索,就由衷赞叹白明泽这计策足够高明,“先生大妙。”</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