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浮光点金(2 / 2)

加入书签

若是寇仙师肯来浮光山讲道,那三清观可就成了道家圣地。韩道士兴奋起来,道:

一旁有人迫不急待地道:

有钱人,杨安玄看了此人一眼,不认识。辛何轻声道:

冯家人开口后,立时一片愿奉献香资修观之声,唯恐捐得晚了神仙降罪。等半个时辰后,杨安玄召集士人们吟诗颂景,道观已募得钱十六万,粮一万二千石。

诗句并无出彩之作,毕竟不是谁都能像杨安玄那样抄袭千年积攒下的佳作。推了几名郡中名士加以点评,杨安玄出言嘉许了几句,当场征募了数人,然后众人请杨安玄赋诗。

杨安玄事先拼凑了一首应景诗:浮光回折枕淮清,叠叠晴峦翠色冷。松声夜落千年洞,渡头新月小舟横。众人无不惊叹称绝,杨主簿登山诗又多一首佳作。

杨安玄不以为意地笑道:

众人安静下来,知道杨主簿话中有话,差不多该向众人募捐了。多数人打算捐个十石八石应个景便是。募捐自愿,杨主簿总不能强行募捐吧。

扫看了一眼众人,发现众人的态度跟刚才捐奉香资截然不同,杨安玄恳声道:

回应他的是一片沉默,齐远见冷了场,忙笑道:

杨安玄冲齐远拱拱手,道:

辛何出身寒门,为人清正,家中主要靠他的官俸渡日,并不宽裕。二十石粟米不算多,但于辛何而言,怕要半年积攒。

抛砖引玉,这杨安玄事先与辛何议定的计策,假借辛何之名募捐城北通往小刘庄的一座小桥,该桥在去年八月被洪水冲垮,小刘庄的百姓要涉水过河,若是推车挑担则要绕行至三里多,走另一条桥,十分不便。

杨安玄告诉辛何,修河所用的钱粮不用他出,只需借用他的名义,桥建成之后将此桥称为辛桥,让往来百姓过桥时都念及他的恩情。

辛何对新息城四周的情况很熟,知道通往小刘庄的这座桥,杨安玄说事后将此桥命名为辛桥打动了他,辛何当即道:

修桥补路,积德行善,人生在世求名求利,自己的名姓若能随桥传之以后,为后人所知,这是另一种留名青史的途径,这等事还是自家出钱来得好。

看到众人不解地看着自己,辛何把桥修成之后将以己姓命名的话转述了一遍。立时有人道:

杨安玄笑道:

,……

士族和商贾都争先恐后地叫嚷起来,这等花钱不多扬名乡里、泽被后世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杨安玄伸手往下压了压,笑道:

指了指身旁的许靖,杨安玄道:

许靖笑成一朵花,这是肥缺,杨主簿照看自己。

杨安玄叮嘱道。

、……

看着兴高采烈议论的人群,辛何佩服地望向杨安玄,这位杨主簿真是智谋百出,缺粮缺钱的困境被他巧妙化解。

官府不用出钱出粮,百姓能得到赈济,出钱粮之人得到好名声,汝南郡的道路、桥梁得到修复,一举数得,妙不可言。

为您提供大神宇十六的《扬锋汉起》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百八十七章浮光点金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