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逃往海外(2 / 2)

加入书签

其一最显著的问题便是倭寇。

早在元朝时,倭寇就在东南沿海一带活动,成为很大的匪患。这时候的倭寇组成结构还很单一,清一色全是东瀛人。

元朝国力最为强盛时,附属国达到千数,唯有日本不服,于是忽必烈发动大军两次东征日本,至于结果嘛,一群长在马背草原上的人,明显不懂大海的凶险,并且也得不到大海的庇佑。

两次出征,自己的战船弄的不伦不类,却又倒霉的两次都遇上了台风,导致功败垂成。

至于东瀛人自然是欣喜若狂,自以为有神灵保佑,谁都不怕。

那时候的东瀛正处于动乱时期,倒幕运动中,武士阶级逼迫天皇退位,另立新的天皇,而原本的天皇则逃出了京都,至此东瀛便成了南北朝的格局。

正是因此,犹豫天皇对各地大名的管控力度减弱,以平户藩松浦家为核心的东瀛武士集团对当时元朝的沿海侵扰活动更加频繁,此时除了南、北两个朝廷外,东瀛还有许多独立的割据势力,使得国内战争日益频繁。

这便使得东瀛境内斗争失败者、无田无产的浪人、低层武士,往往带上部属或结伙成群往沿海跑,肆意抢掠沿海一带,给沿海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哪怕已经改朝换代,坐天下的换成了朱元璋,倭寇们也不在意,想干啥干啥。

明军来了就打,打不过逃往海外,待明军退了再来,或者换个地方接着抢,这么长的海岸线,就不信明军守得过来。

更严重的是,此时本地海盗、走私商人也加入了倭寇的团伙,或者假冒倭寇抢劫过往船只和沿海百姓。

换下衣服他们就是大明人,难以辨认出还有另一层身份,因而倭寇总是灭不完,这给大明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负担。

因此朱元璋直接禁海,对于断绝倭寇,确实起到了很强的效果。

而且海禁还可以阻止商人的发展,将所有平民控制在大明的土地上,达到重农抑商的效果。

如今大明初建,在目前看来,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受到历史局限,前面有忽必烈的例子,朱元璋甚至将东瀛列为不征之国,免得后世子孙穷兵黩武,影响国本。

至于禁海的其二原因,便是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残部,在被朱元璋几次清缴之后,中原他们是待不下去了,北方又是蒙古人占据着,且朱元璋早晚要打过去,索性这群人,直接就跑去了南洋,并且时刻图谋反攻。

这也是自然之事,尤其是张士诚的残部,张士诚本人在起事前,本就是个贩卖私盐之人,手下的将领也多是之前一同在海上讨生活的人,非常熟悉海上的情况,战败之后,自然而然的便退回海上,再谋大计。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第一能臣更新,第225章逃往海外免费阅读。http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