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远郊(1 / 2)

加入书签

 “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属于公有领域的素材,某些情节和语句上的巧合,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根据真实经历改编?我想起了郑凯瑞的话。

我还看到这么一句话:作家有一种把自己看成自己作品里的人物的倾向,他还会有在现实生活中实施人物的某些行为的念头。

那么,我就实施一下“人物的某些行为”,特别是与《bj风情画》有所重合的部分。我要在现实中去见见我要写的那些人,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

如此一来,我不仅可以为“根据真实经历改编”提供佐证,而且也能从中获得素材和灵感。

“要么写些值得读的东西,要么做些值得写的事情”,我现在岂不是一举两得?

我加入了一个叫“bj小排量踏板摩友群”的微信群。

姜小夏是群主,他喜欢摩托车,也吃这碗饭,开了个车行,销售、维修、改装、手续办理,什么都干。我是在他这儿修过几次车后认识他的,后来慢慢成了朋友。

他不时往群里发些东西,行车安全、保养维护、摩友游记等。

此外,就是把握节奏,组织出行活动,目的地基本都是bj郊区,怀柔、密云、延庆为多,远点儿也就张家口,距离越远积极的人也就越少。

最新的群公告是:春暖花开,我们一起摩旅,一起浪。

别看暖和了,中间有两天气温骤降,还下了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足有一分米厚,天地皆白。

这春雪不仅细碎(据说,一立方分米的雪中大约有600万-800万朵雪花),下得也细致,飞花妙缀,玉树琼枝——特别是窗外的这棵树。

这棵树可真美啊,春夏之际作绿色,秋天作黄色,云烟氤氲时作蓝色,雪落其上时作白色。

那些盛开的桃花也落了雪,白里透红。我想,肌肤胜雪之“雪”,怕就是这桃花雪吧。

不过,随后气温就骤升,一两天内,犄角旮旯的雪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天地不能顿为寒暑,必渐于春秋。”接下来,真正的春天——专业的说法是,气象意义上的春天——就来了。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春寒料峭之后,在乍暖还寒之后。其实温度也没差几度,你还可以穿差不多的衣服;但是,那感觉不是冷而是凉了,甚至是凉爽了。

你心情复杂:你送别冬天,它终于过去了,可又有些怀念——那也是逝去的时光;你欢迎春天,它终于到来了,可又有些伤感——它也一样要掠过你,而且更快。

bj的春天就是这样,来得晚、去得快,好不容易挣脱了冬天的纠缠,又带着惯性撞向夏天的怀抱。

为什么踏青而不踏绿呢,大概要的就是这个新鲜感觉——一切鲜嫩的事物都是美好而奇妙的。

这是一个周日,阳光明媚,天空蔚蓝,云朵洁白。这蓝白分明的时候最美,白云不能多,不能散,其之于蓝天,最好像河湖之于大地——阴云密布和洪水泛滥的时候都不好看。

活动路线是从来广营桥出发,走京承高速到雁栖湖附近,沿范崎路北上,到延琉路右转向东,到京加路右转南下,中途再路过雁栖湖,最后回到来广营桥,全程大约两百公里。

前两个世纪的文学名著,不时来个三五页的风景描写,人也看得下去;但是,现在没有多少人须要通过文字来欣赏风景了,除非与图片、视频搭配使用。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和氛围营造依然重要,但,窃以为,部分可简化为天气预报式——毕竟,数学是描述世界的最精确的语言。

例如:3月25日,周日,雁栖湖,晴,aqi:56,25°c/8°c,东南风2级;再加上一个,色温10000k。其余自行补充或搜索相关图片了解。

我准备在我的小说中这么做。

当然,诗另说,它是浮现于脑海和倏忽入心的,比如,“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按说以bj的交通状况,最好早出门,不过由于本次路程不远,大家约好早晨九点在来广营桥附近集合。

我晚点了,就跟领队联系了一下,雁栖湖见。

这雁栖湖因为开过apec峰会和“一带一路”峰会等重要会议,加上湖边建有一座造型独特的凯宾斯基酒店,声名鹊起。

对于自驾来说,路至关重要。长空寥廓,大地无垠,一条深黑色的,中间有着黄色或白色隔离线的,或笔直或蜿蜒的,尽头总在地平线之外的公路,就足以给人带来美感和浪漫的想象了。

高速公路上的白线在车轮下不断延伸,辽阔的华北平原的尽头就在前方。等我到雁栖湖的时候,大家又准备出发了。

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更是天朗气清,半空中悬着草原或山区特有的巨大、绵密、轮廓清晰的云堆。

还是叶少,只有些许鹅黄嫩绿;还是花多,李白桃红、杏雨梨云。可谓漫山遍野、绚丽缤纷。不出城来,怎知这春色如许。

范崎路名声在外,整体路况很好,各类交通设施齐全,沿途还有多个景区、度假区等好去处。

路上的风景让人目不暇接:时而依山临谷,盘旋曲折;时而林树夹道,平坦舒缓;时而上桥过河,腾空飞架;时而穿越隧道,明暗变幻。

车队里还有个带音响的安全员,他时快时慢,一会儿超出队伍一段距离,遇到前方有弯路或坡路就用麦克风提示一下大家;一会儿放慢速度落到队尾后面,查看队伍状况。

沿途的人和车不算太多,但多种多样:有开车的人、骑车的人、坐车的人,有小汽车、摩托车、山地车。其中,小汽车包括拖着摩托车的小汽车、驮着山地车的小汽车和其他小汽车。

快到延琉路的时候,领队安排大家在岔口的一个空旷区域休整,喝口水,活动活动筋骨,聊聊天,拍拍照。

我这才有机会看看队伍的组成,大概十五辆车,不仅有踏板,也有大排量摩托车,甚至还有一辆军绿色的侉子。至于人,大概齐有五六个女生,其中一个坐的就是侉子的侧斗。

还没待我仔细观瞧,来了一辆红黑两色、水冷双缸的本田,两个铝合金的边箱,一个大概四十升的防水包。

男骑士很干练也很大方,一看就是个走南闯北的“老司机”。大家边看边渐渐移过去,并跟他攀谈起来。

“这是要跑长途吗?”我差点儿掉了两次队了,得融入一下,于是率先发问。

“几天前刚从海南回来,休整了休整,今天出来随便转转。”

大家互相看看,虽然听说过不少驾车、骑行甚至徒步环游中国的,但真见着一个活生生的,还是很好奇的。也是,一个真正的“流浪者”是不会加入我们这种“踏青”群的。

“海南岛啊,怎么过去的?”我对自己作为一个好的聆听者和提问者还是很有兴趣和自信的。

“轮渡,从徐闻上船,过琼州海峡,直接到海口登陆……”他一边回想一边回味似的说。

“你这车真是陪你跨过山和大海了。”我替他总结了一下。

“人不光在自己的车上,还在渡船上啊。”

“来回多长时间啊?”有人问道。

“二十天吧。回程的时候到重庆办理的托运,我自己飞回来的。”他喝了一口水,手拂了一下油箱,“其实还好,xj、xz,有人还骑到欧洲去了。”

“托运啊,多少钱啊?”看来这位有意走趟远路,问得很具体。

“两千,他们家的,还行。”他拍了拍防水包上一个带logo的行李牌。

“路上都什么速度,顺利吗?”

“国道一般不超过八十,高速偶尔能上一百二。越骑越怂。可能也跟心态有关系,不再追求速度,而是想去不同的地方看看,还有就是享受那种在路上的感觉吧。”

“是,应该这样,挺好。”大家听了这几句略带哲理和诗意的话,纷纷表示认可。

“你们左拐还是右拐?右拐啊,前面出了个事故,正在等救援。一个人拐弯的时候越线逆行,正好遇上了对面来的汽车。摩托车倒是给护栏拦住了,人滚下去了。好在是坡不是崖,还有树林灌木什么的,据说头盔护具也都戴着呢。”

大家感慨了一番,接着又聊了些路上的旅行装备、车辆保养、吃饭住宿之类的话题。

那人走之前,还有几个人跟他互相加了微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