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朝堂上的争吵(2 / 2)

加入书签

王宁献上的制盐策可谓是雪中送炭,意义重大。

还有些见不得人的小心思就是这次李靖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需要让人把来把这份功劳分去一些。

虽然大的战略是李世民和大家一起制定的,但自从大军开始在边疆集结的时候,从马邑、朔方一带到长安一来一回就是八百里加急也得十天半个月,所以所有的决策都是李靖临机决断,而后才上报朝廷的。

这可是灭国的功劳,李靖如今已经是卫国公,他还怎么赏?不赏又不行,这么大的功劳不赏,摆明了他李世民怕臣子功高盖主,以后谁还替他卖命?

几十个御史纷纷弹劾李靖在草原上纵兵劫掠,还私自把缴获的钱财赏赐给士卒,有收买军心之实,要知道当时冰天雪地里,后方的粮草跟不上,不劫掠突厥人难倒让大唐将士饿死在雪地里?

出征的十万将士,那个士卒不是吃羊肉吃到呢?

至于把缴获的钱财赏赐士卒钱财,这在军中更是常事,那个大将军没做过?

而大唐如今虽然灭了突厥,但边疆仍不安稳,吐蕃、吐谷浑、薛延陀、室韦、靺鞨、高句丽都虎视眈眈,李世民还需要李靖这样百战百胜的大将。

所以对这些御史的弹劾,李世民的态度便有些暧昧,混迹了一辈子官场的御史们那里还不知道皇帝的意思,弹劾的更凶了。

李靖也知道自己的功劳有点大,偏偏他和李世民的关系有点微妙,当初李建成还是太子的时候他旗帜分明的站在李建成那边。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又持中立的态度两不相帮,要是魏征这样的文臣,李世民或许不会在乎这些,但他如今被不少人奉为大唐的军神,在军方的威望太盛,李世民就是不想有其他心思都不可能。

于是他对这些弹劾非但不辩解,还上了请罪折子承认了这些事,还在折子中提到这次能大胜而归,王宁做出来的雪橇车至关重要,当为头功!

李靖的战绩彪炳,他的折子自然得到不少武将的支持,包括柴绍、李勣等人,程咬金更是巴不得把头功给王宁。

反对的自然是河东大族为首的世家大族,其中还包括山东的那些大族。

王宁献的制盐策不仅让河东大族进退维谷,更让失去了无数好处,甚至有有可能被李世民记恨,如今有机会自然要下绊子。

理由也很多,制盐策不能说,肯定是大功,于是诸如雪橇的作用被夸大、年纪太小德行不足以居高位等等一大堆。

最终李世民还是没有强硬的按照自己想法给王宁封侯,而是封了三原县伯,这才结束了这场争吵。

而封赏有功之臣的时间也定于三天后。

事情定下来的当天,程咬金就派人去李家庄子通知王宁。

第二天,王宁带着两个小丫头和十一个亲卫,还带着一个用红布包的严严实实的物件低调的回到了长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