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致富的路(2 / 2)
“和北京清华大比怎么样?”刘金虎又问。
“北京清华大。”周小北也不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了,他接触过的一些三河乡的人,不知道省城的科大,但是知道北京有个清华大,也不说清华大学,就是清华大三个字,显然心目中最好的大学非清华大莫属。
“整体上或许有些不如,但我所学的东西,清华大比不了科大。”周小北笑着回答。
这下刘金虎态度更好了,赞叹到:“高材生啊,了不得,上过大学的都是人才。我家小三儿,想让他上大学没上去,最后上了个中专。”
刘金虎唏嘘半天,转向刘海峰,呵斥道:“没出息的玩意。”
刘海峰被吓的一缩脖子,不敢吱声。
周小北这下明了了,上次听罗康说,刘金虎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培养出一个读书的儿子,现在看来,对儿子没上大学还是很遗憾,对上过大学的人态度就好,就羡慕。
“村小那边条件还过得去,看来也是刘金虎的手笔。”周小北暗自琢磨,对这小老头好感大增。
因为自己是大学生,刘金虎对自己的态度大好,直接去除了双方之间的沟通障碍。周小北就讲了一些有关科大的事,讲了讲大学生活,刘金虎听的津津有味,啧啧赞叹。周小北告诉他,刘海峰虽然只读了中专,但自考的话,仍然能拿到大学的证书,刘金虎一听就记在心上了,连续追问了几次,直到周小北答应替刘海峰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他才罢休。
刘海峰的母亲是到田里去了,回来的时候刘金虎就让她准备中饭,周小北则是研究刘金虎之前用柳条编的东西。
“刘村长,你这是编的什么?”
“编几个鸡窝。”刘金虎叼着很粗的旱烟,拎起了那个编了一半的东西,问道:“周乡长,对这玩意感兴趣?”
“看着挺有意思。”周小北点头,他从进杨柳村范围就开始四处观察,虽然三河乡经济不发达,杨柳村更是个穷地方,但对他这个重生过来的人来说,地下的一块土坷垃或许都能换来钱,商机是处处都有,就看着眼点放在哪里。要考虑拉动全村的经济,甚至全乡的经济,而不是只让一户两户富足起来。这个柳条编的东西,如果编的好的话,完全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
周小北问道:“不知道都能编些什么,没考虑编一些出去卖么?”
“编的东西可多了,这是祖传的手艺,编筐,笸箩,簸箕什么的,你看那边,那些都是我编的。”刘金虎往一侧的矮房上指了指,那边一大摞编好的筐,他接着说道:“卖的话没人买,有买的也卖不上钱,咱们三河乡祖传下来的这玩意,会的人多,没人买咱这东西。”
周小北心中一动,会的人多就代表着产业化的基础,乡里卖不出去可以全县卖嘛,不行就全市,全省,总有不会编的或者懒着编的来买。除了筐,簸箕,簸箕,还可以编点儿精细的东西,花篮,礼品篮,储物箱,桌子,椅子,工艺品什么的,都可以编。这个东西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搞的,不过改革开放到现在,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仍有数不尽的机会,领跑的多数都会受益,这就是杨柳村发展的一个立足点嘛。
周小北又问道:“能不能编点儿新奇的东西,比如编个花篮?”
“小意思,你给我整个样子过来我就能编。”刘金虎呵呵笑着,说道:“这玩意我可拿手,小时候看我爷我爹都编过,摆弄摆弄就学会了。咱们这村,要说编筐的话基本上都会,要是编点精细的,除了我之外就是于富贵。”
“于富贵那个完蛋玩意,说起他我就来气,妈的,昨儿个又去乡里闹了,我那会儿是不知道,知道我非给他拦下来不可,丢人丢到家了。”刘金虎说着吐了一口吐沫。
详细的了解了一下,周小北心中就有底了,柳编不是新奇的东西,但可以出新奇的品种,可以在推广上出新,有他的见识做基础,一条致富的路就在眼前。<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