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1 / 2)

加入书签

 依经验而言,凡是被强化到广为瞩目的景点,大多不值得一游,因为过多的修饰,过多的添置,以及过多的牵强,使这些景点多了热闹,少了韵味。“避热就冷”的旅游经验,也使我与文成公主回望处的日月山有了一场计划外的相遇。我们是越过近前的塔尔寺和日月山,径直向高原深处的德令哈和大柴旦而去的,这样一种选择,将我们一下子带离热闹和喧嚣,沉入到柴达木盆地的浩大、沉寂与冷峻中,未曾想,别样的路径,给了我别样的观察和收获。

从大柴旦回头,原路折返,千余里路途,在柴达木盆地里走了一个来回,沿途所见,将西域高原的浩大、沉寂和冷峻刷漆一般,涂在了记忆的墙壁上,秃山、刀峰、戈壁、黄沙,以及流云、长天,青藏高原的主色调透着浓烈的粗犷、刚烈之气,沉浸于此,浩茫、激荡的心绪汩汩而来,一种苍凉的涤荡与感动。

临近西宁终点,日月山的标识又映入眼帘,抱着权且顺便一游的心理,按路标指引向高处而去。这是一种猝不及想的照面,西行中的苍凉、刚烈忽然被满目的翠绿替换,似乎是刚柔转换的提醒,天空忽然落下噼啪的雪籽来,待气喘吁吁地登到月亭前,数分钟之隔,天空又恢复了朗朗晴天,将一个宽阔的山谷悠悠荡荡呈现给注视她的我。河湟谷地从远处伸展而来,在日月山口下铺展开阔大的草坪,草坪顺势起伏,从山谷漫向山顶,将全部的棱角和坚硬覆盖,柔和的曲线衬着柔和的绿,柔和的绿又衬着洁白的文成公主塑像,一柱“唐蕃古道”的石碑立在公主的视线中,山谷山顶彩幡飘扬。眼前的日月山完完全全是阴柔的世界,女人的主场,它将你的目光引向这块宽阔的草坪和著名的山口时,使你眼里看到和心里想到的都是缓缓而行、沉沉而立的外嫁公主,悲戚、深情的气氛笼罩了天地。

这座如屏的山体,这道安静的山谷,经行过多少西去的中原公主?走在最前面的一个不是现在的主角,她叫光化公主,已经走过了1426年,她一直走到青海湖西端一个叫伏俟城的地方,做了吐谷浑王的妻子,她是隋朝的公主,新婚一年丈夫就因内乱被杀,按照吐谷浑收继婚的习俗,夫死的第二年嫁于丈夫的弟弟,奔波颠沛的命运也就此开始,几十年间,先后与隋唐大军千里击杀奔逃,后继的丈夫又为左右所杀,落得国破家亡。公主是带着和亲的使命翻过日月山的,她的付出以及功绩与两国间的战尘血污混合在一起,加上走得太早等原因,史料少有记载,不免令人唏嘘。但以和亲换和平的策略仍在实施,日月山口的回望仍在继续。贞观十四年二月,已是唐朝藩国的吐谷浑向太宗皇帝求婚,于是一个叫弘化公主的女子走出了中原的宫廷,千里西行,再走日月山口,做了吐谷浑新王的妻子。或许已经是大唐的公主,较前任有了多些的行迹,一生与故国联系密切,不仅与丈夫同回长安探亲,而且促成了两个儿子与大唐的和亲,可想其对两国间和平共融的促进。

弘化公主出嫁的第二年,日月山的主角隆重登场,她就是名扬历史的文成公主。从河湟谷地逶迤而来的是一支庞大的进藏队伍,旌旗、车马,将士、工匠,仅随行伺候的侍女就有二十余人,加上各种诗文经集、工艺药典和金佛、粮种等器物,浩浩荡荡,尽显大国气派。一位十六岁少女的柔和之风和强大气场,借着母国的威仪早已吹到了雪域高原,吐蕃王松赞干布不惜千里北上,在远离都城的扎陵湖畔盛迎上国新娘的到来。自此以后,汉藏文化深入交融,雪域藏地“一半胡风似汉家”,在促进文明提升与民族和睦方面的贡献上,文成公主已被拥至神佛之位。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七十年后,后继进藏的金城公主则更像一位促进民族和平交往的具体执行者,居间敦促国界纷争谈判,促成日月山界碑设立,以及互市贸易的地点确立和开展等,艰难而有效地扮演着和平使者与“国母”的角色。

日月山见证,巍巍青藏,民族交融发展的交响乐曲中,流动着一种女性的柔美音符,这柔美的音符与男性的刚烈旋律和融,共同谱写了一段悠长、浩大的民族交融发展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