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想学张仪的扶余隆(2 / 2)

加入书签

“典故?你是说那个‘乐不思蜀’吗?”贺兰楚石一怔,话没经过大脑就说出来了。随即想起杜荷刚刚给他的那个眼神,恶狠狠地瞪了赵节一眼,然后心虚地看向杜荷。

李元婴也是一乐,这个贺兰楚石还真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主,让他去当东宫千牛也算是物尽其用了。真不知侯君集怎么会挑选出这么个女婿来,虽说侯君集早年行伍出身,但经魏征的举荐,在贞观四年的时候就已经拜相了。

听到贺兰楚石说到“乐不思蜀”这四个字,扶余隆哪里还不知道在他没有过来前,他们就已经拿他打趣过了。身为将来可能继承王位的百济王孙,来自天朝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四史就是扶余隆从小的必修课。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扶余隆在百济的时候哪里受过这样的冷嘲热讽,身后那几个随从既然是和扶余隆一起出使大唐,自然个个都是精通汉学的百济精英,不过却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扶余隆有心拂袖离去,但是想到他身上还肩负着百济今后的国运,也只能生生地将这股怒气压在心底。他即便不为百济二十四万户百姓着想,也得为他自己着想,如果一朝百济被新罗吞并,以百济和新罗的百年世仇,他落到新罗手中恐怕连后主刘禅都做不成。

唉,在长安城的这四个月时间里,算是彻底把这位百济王孙的棱角给磨平了。为了说动大唐支持百济,扶余隆和他的使团几乎用尽了一切办法,可惜还是徒劳无功。早就听闻滕王殿下是天可汗陛下最为宠爱的一个弟弟,其圣眷甚至超过了几位皇子。到处碰壁的扶余隆原本已经准备回到鸿胪寺后就修书回百济询问他祖父还需不需要继续留在长安城,没想到却在芙蓉池边遇到了滕王殿下。也许这就是上天的旨意,如果能取得滕王殿下对百济的好感,那事情也不一定不可能峰回路转,就算是不能使天可汗陛下支持百济,也不能让大唐倒向新罗那一边去。

其实这个司经局洗马赵节又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个向滕王殿下开口的契机呢,扶余隆心里突然一喜,满腔的怒火登时烟消云散,脸上露出一丝委屈地神色,轻声叹道:“滕王殿下,非是隆乐不思蜀,隆之所以滞留长安迟迟不归,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啊!”

李元婴心里更乐,暗道,莫非这个扶余隆是在寻求他对百济的支持,继而让他去说服天可汗哥哥吗?这也太瞧得起他李元婴了吧,他虽然圣眷正浓,但却是一个不能参政的亲王,让他去建议大唐今后的国策,那不是找死吗?

再说,不管是百济还是新罗,他对这些养不熟的棒子可没什么好感,呵呵,连横吗?要想说服他李元婴,恐怕张仪复生也没用。不过显然这个扶余隆没有张仪那样的眼力,有这工夫还不如多拍拍赵节的马屁呢,从上次福临楼事件中就能看出杨师道对赵节的宠爱,如果能说动杨师道这个门下侍中出马,也许还靠点谱。

扶余隆哪能知道李元婴心里在想些什么,见滕王殿下不接他的话茬,只好尴尬地将如今百济的处境如何如何悲惨,新罗如何如何地欺负百济,以及新罗对大唐如何如何地敌视添油加醋地述说了一遍,这些话这几个月来扶余隆也不知道自己说了多少遍了,自然是轻车熟路。一气呵成地说完后吞了吞口水,可怜兮兮地看着那位脸上一直笑眯眯的滕王殿下,希望能从他的口中听到一声天籁之音。

不过扶余隆的这番措辞还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应该是修善过好几遍的产物了,原本在一旁静静听着扶余隆一把鼻涕一把泪声讨新罗恶行的薛仁贵这时候也忍不住怒道:“没想到那个新罗竟然如此的可恶!”<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