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再下江南(1 / 2)
导承乾自然也察觉到李泰的意图。脸上顿时就有些难看些
心里暗暗思量,虽然阿史那思摩那老东西滑得跟泥鳅似的,即使与自己比较亲近,也不愿插足到自己和李泰那竖子之间的争斗中去,但是把阿史那思摩留在右武候府,总比换成倾向李泰的人来得好。不过李泰刚才这话却也是句句在理,从父皇到下面的朝臣应该都不会反对,而那些东突厥人肯定更是欣喜若狂。如果自己要走出言反对的话,不管是反对重建东突厥汗国还是反对阿史那思摩出任突厥可汗,都势必会造成自己和阿史那思摩之间出现不可修复的裂痕。而且这个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要是被李泰倒打一耙,说自己不顾父皇的安危那问题就大了。李泰那竖子可是见不得腥味的苍蛇啊!
想来想去李承乾也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侯君集,让侯君集出言反对总比他自己出言反对来得好些。
侯君集当然心领袖会,从刚才李世民听了李泰这个建议时的面部表情上,他能看出来李世民心里面应该有些意动,毕竟如今分布在河南的突厥降众有十余万之多,这种重建只能是大唐藩属的东突厥汗国不仅能够消除不必要的隐患,而且又能为大唐消耗北边薛延陀的兵力,何乐而不为?所以侯君集自然不会也不敢出言反对。低头考虑一番。从那些扎堆的朝臣中间走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也以为魏王殿下所言极是”小
李泰顿时愕然,不可思议地看着侯君集,李承乾凭什么到现在还稳稳当当地坐在太子的宝座上,不就是因为有魏征、侯君集这些宰辅在背后支持。这也怪他自己,当年也不知了什么疯,把政事堂的那些宰相们都给得罪干净了。却没想到侯君集竟然会附议自己,他这是在唱着哪出戏啊?
李承乾看着侯君集背影的那眼神更是仿佛要吃了他一般。
不过接下来侯君集又缓缓说道:“但是臣以为突厥可汗由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出任应该更名正言顺!”
侯君集说的确实是大实话,阿史那社尔是原东突厥处罗可汗第二子,如果不是当时处罗可汗死的时候阿史那社尔年纪尚幼的话,那东突厥可汗的位置也不会被他叔叔领利可汗抢走。而阿史那思摩呢,在唐朝的资格恐怕就连当年先降唐的突利可汗也没法比,由于阿史那思摩在东突厥汗国鼎盛的时候就曾多次出使大唐,所以早在武德年间就被李渊给册封为和顺郡王,贞观四只降唐后改封怀化郡王,但是在东突厥只是一斤,“特勤”连“设。都不是,和阿史那社尔当然没法比。
李元婴听了却暗暗摇叉,侯君集怕是要做无用功了。虽然他并不清楚历史上有没有阿史那结社率谋反。但迁徙分布在河南各地的十万突厥人入河北故地重建东突厥汗国这件事却有些印象,貌似这件事情最后还成了唐灭薛延陀的导火索,历史上的那位突厥可汗正是阿史那思摩。
想想也是,虽然李世民有信心对新建的东突厥汗国做到绝对控制,但也不希望由一个在那些突厥人中间享有太高威望的人出任可汗,而且阿史那社尔直到贞观十年才入朝。相比较而言,还是阿史那思摩对大唐更忠心一点。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李世民并没有当场作出决断,着了一句“再议。”就起驾回宫去了,留下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
※※
经过几天的休整,李元婴终于再次踏上了南下江南的路程,不过队伍丰却多了两个陌生的面孔,李治和刘仁轨。至于李义府,虽然当了晋王府文学,却和上官仪一样,被排除在这次下江南的人员外面!想来李义府现在应该很后悔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由于还要去辰州和巫州传旨释放那些被俘的五溪蛮,所以李元婴这次走的还是回来时的那条路,由于正值天降鹅毛大雪,行至蓝田关,李元婴也算感受了一回“雪拥蓝关”的壮丽景象。
南边的民族问题要解决,北边的当然也不能落后,就在李元婴临行前。中书省也已经下了明诏,册封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阿夹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泌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帐户三万,胜兵四万,马九万匹建牙于河北定襄城,诏赐南至大河、北至白道川的整个漠南塞外地区。接着又册封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相之。也就是讹,思摩从此改名叫李思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