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议水运(2 / 2)
潘求仁赞同地点点头,确实,关中人口众多,仅仅长安一城就有几百万人口,还不算驻扎在皇城里的几个万府兵,八百里秦川虽然自古被称为“夭府之国”但也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口,粮食自然要河南、江南等地的大规模漕运才能足碜供给。
如果这种大规模的漕运也使用分段运输,反复装卸的方法的话,那船还没有翻,人可能就先累死了,而且装卸的过程中也是会有很大的损耗。所以,漕运那边的人就算想到了用分段运输的方法能够降低行船的危险,但也会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弃之不用。
潘求仁见连漕运的人都没能想出什么方法来,反正只要让王洲乡的那些果农受点罪,做好两手准备,就算中途船翻了,也不会耽误贡插进京,所以他自己也就没有再动什么脑筋。
今夭听到李元婴提出分段运输这个方法,顿时豁然开朗。
李治迟疑道:“皇叔,听您这么说来,那漕运的损失也是可以避免的!”
“哦?椎奴快快说来!”李元婴有些怀疑地看着李治,连忙追问道。
李治咧嘴笑道:“既然漕运反复装卸花费太大,那就不要反复装卸。一条船从头行到底就行了!”
潘求仁怔了一怔,愣道:“晋王殿下此话何解?现在的漕运本来就是一条船从头行到底啊!”
李元婴狐疑道:“某明白维奴的意思了,你是说不用换船,只要换人就可以了,对吧!”
李治颌道:“正是如此,只要行到一地,将船上的船工都换成当地那些熟悉当池水情的船工,那和换船不是同样的道理吗?”
潘求仁微微皱眉,薛仁贵就先反对道:“不妥,薛市以为晋王殿下此策不妥!”
“为何不妥?”李治登时就不乐意了,凶着脸道。不仅薛仁贵出言反对,而且他的小皇叔、张天水以及那个潘求仁虽然没有表示不同的看法,但从他们脸上的表情中,李治也还是能够看出一点端倪来的。
李元婴笑着让薛仁贵退下,莞尔道:“仁贵兄说的不错,雉奴此议确实有欠考虑!第一,如果中途将船工换下,那么那些被换下的船工怎么办,他们的船要前往京师,他们总不能也跟到京师去吧,再说这些船也装不下这么多人,而且这些船是他们的身家性命,立身之本,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会愿意下船的!第二。如此大规模的漕运,又去哪里找那么多熟悉当池水情的船工,这些船工们也都有各自的货船,没有足够的价钱他们肯定不会弃了他们自己的船只,还是那句话,船是船工的身家性命,没有什么人会愿意抛弃自己的身家性命!”
“我们可以”
李治网要反驳,李元婴马上又打断了他的说话,沉下脸严肃地说道:小皇叔知道维奴要说什么。你是说让当地官府一道征调船只、征调船工的符书对吧!不错,这样一来确实很简单,不过椎奴,你不要忘记了当年如日中天的杨隋是怎么一夜间分崩离析的,无他,就是经役过重所致!魏相公就曾经向你父皇进言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卜皇叔希望这句话你也能牢记于心!”
李治顿时就有些羞赧,声音有些低落地说道:小皇叔说的对,是雅奴考虑不周!”
李元婴语气也缓和了下来,微笑道:“雏奴也不用自恼,虽然此策有欠妥当,但也说明了椎奴已经长大了。开始能为你父皇分忧了!”
李治的脸上这才泛出一丝笑容,抿着嘴道:小皇叔放心,雏奴今后一定能为漕运想集一个好办法的!”
“呃,志气可嘉!”李元婴轻轻抚着李治的小脑袋瓜子微笑道。
因为李元婴出任江南道黜涉大使,关于李元婴的过往,除了一些秘闻外,潘求仁自然都打听得漆清楚楚的。滕王李元婴因为前御史大夫韦挺左迁象州刺史一事而与魏王李泰交恶一事并非什么秘闻,潘求仁虽然远在杭州,但也清楚得很。
判才听到李元婴跟李治说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才则覆舟。”这句话后,潘求伫立刻就琢磨过来了。心里暗道,滕王殿下与魏王殿下不和,这么看来滕王殿下恐怕是要扶助晋王殿下争储了。至于太子李承乾,在潘求仁看来,不过是秋后的蚂炸,蹦醚不了几日了。从这一层面上看,李承乾这个太子做得也太失败了点!
于是潘求仁也腆着脸讨好地说道:“关中粮食多赖漕运,若无漕运。一遇荒年必使粮价徒升,漕运实为关乎江山社稷之大计,晋王殿下荐能解决漕运问题,乃黎民之大幸也!”
而这时候,从远处岸上传来的阵阵欢呼声也由远及近地传来,李元婴知道应该是快到淅江入海口了。
宋孝杰拿着浆走进船舱,紧张地问道:“殿下,前面应该就是青龙出现的地方了,我们还是先靠岸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