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江南秀才(2 / 2)
严鸿笑道:"蒋先生,您客气了.汪直招安既成,胡大督宪更要重重酬谢您了吧."
蒋洲道:"下官只有个秀才功名.前番这市舶司提举的官职,也是破格任命,只为出使日本时有个头衔,并无其他权力.现下招安已了,据传朝中有言官上书弹劾,以我出使不力.引倭寇大举犯境,虽然被严钦差和胡老督宪杀败,但毕竟军民也死伤过万,最多功过相抵,欲把我这官职也革去.蒋某本书生.万里航海惟欲为国家树尺寸之效,功成谤兴,屈捐命之功,比赎罪之例,更复何望"说到此,脸色潮红,奋然有不平之状.
严鸿听到这里,却猛地拍桌子道:"荒谬!荒谬!蒋先生,陈先生以书生之躯,在倭寇横行的时节,前往日本,这份眼光胸怀与胆略,岂是朝中那帮寻章摘句的言官所能比的您二位提着脑袋在为国朝和万千百姓出使日本,那帮嚼舌头的蠢货躲在背后射您二位的暗箭,天下混账之事,莫过于此!二位先生但请放心,有我严某在,绝不会叫二人立下大功反落人话柄.说起来,如今咱们招安汪直,暂时平息倭患这一桩功劳,算是已经立下了.可是,还有一桩更大的功劳,八字还没一撇呢.我这里正需要二位先生鼎力相助!"
蒋洲,陈可愿听得又惊又喜,对看一眼.陈可愿问道:"严的更大功劳是"
严鸿伸出一个指头道:"二位何必明知故问这更大的功劳,就是开海通商!我也知道,沿海的百姓之所以下海为寇,很多人是因为禁绝商路,无以谋生;汪直当所以愿意接受招安,是为着我胡叔父许下的准许同番的诺言;而大明朝如今财用匮乏,也需要开海通商来弥补.招安了汪直,暂时平息倭患,这是开海通商走出第一步,因为倭患不平,海疆不宁,何以通商但后面的路子,还是会异常艰险.咱们需要开拓商路,要出使各国,要管理商民,还要防止地方豪商为了一己私利破坏开海.这些,都离不开智勇双全的忠贞报国之士.二位,莫说你们的功名只是秀才,论起你们的才能胆气,比那些进士举人要强上十倍!我严鸿为了大明朝的江山和百姓的衣食,得罪那帮抱残守缺的清流也不少了.您二位若是愿意,便与我共谋此利国利民的大业!"
陈可愿和蒋洲被严鸿这一番话,说得热血沸腾.陈可愿一拍桌子道:"严到我心坎上了.我与蒋兄功名不就,一腔忠勇却是有的.既然如此,愿听小相公差遣,为国家分忧!"蒋洲却是一言不发,饱含热泪,起身对着严鸿深深一揖.
蒋洲多年乡试不中,本在故乡教私塾为生.因朝廷海禁加上倭寇劫掠,目睹家乡日趋残破贫穷,又与江南的一些商人有所接触,从他的角度了解到倭患的原因,痛感朝廷中无人有此见识,一面剿倭寇,一面行海禁,却又把千千万万的商民逼成了新寇.为此,这个区区秀才怀抱着"开海通商,招寇为民"的良策,使投赵文华的幕下,又转为胡宗宪幕下,慨然进言,得到胡宗宪认可.随后的一系列变故,让他肝胆震荡,数次以为自己将要无功获罪.如今,眼前的这位当朝阁老长孙,便是在江南化解危机,实现招安倭寇的干臣,他又要自己帮忙开海.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读书人而言,难道还有比这更让人激动的事
胡柏奇见他们说得入港,满嘴酒气拍手道:"好,严,我这次带蒋洲,陈可愿二位先生来,就是推荐给您.我身边,有我爹的一封举荐书,还有右参政使谭子理先生的一封荐书.不过如今看来,这两封书信都不必拿出来啦.蒋先生,陈先生,您二位好好跟着严小相公干吧."
严鸿心知,按说胡宗宪在江南平了倭寇,正是要大展宏图,完全有用得着蒋洲,陈可愿的地方.之所以把他们推举到朝中来,.一则是知道转过年朝廷里为开海之事必将有大举动,大争论,作为开海派中坚的严府需要有这样的人才来辅佐.二则,大约也是因为自己在总督任上,难以给这两位秀才任命过高的官职,也希望借助严府的力量,提拔下两个功臣.严鸿自己估计一下,目前自个是嘉靖皇帝的宠臣,爷爷严嵩还当着内阁首辅,负责官员任命的吏部尚书吴鹏基本上是严世藩的棋子,那么要给蒋洲,陈可愿安排官职,问题倒是不大.
想到此,他点头道:"二位先生来帮我,这可比胡叔父送我十万银两都要宝贵了.来来来,今儿咱一醉方休!"
胡柏奇虽然喝的醉醺醺,倒还记得事情,道:"严小相公,我爹爹这次还准备了一批礼物,要送到您府上,孝敬严阁老,小阁老的.给您也单备了一份,回头送去."
严鸿道:"这个好说,咱们吃完酒饭,休息半天,晚上你带着送去吧.没关系,咱哥俩也是患难之交,不必讲那么多客套."
胡柏奇笑道:"可是除此之外,还有那江南莫家和王翠翘给您的书信,小相公不急着看看么"
(蒋洲在真实位面历史上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以秀才之身,胸怀大志,主动请缨,几乎完成招安汪直,平定倭寇的大功.在当时的环境下,他有雄心,有才能,有执行力,差一点就成功了.可惜,被一个区区王本固坏了大计,国家固然因而受损,而蒋洲的一番豪情也尽数飞灰湮灭.此后蒋洲拒绝了谭纶等人的聘请,数年后病故于北京昌平——距离我现在所在地很近.念及四百多年前这位古人的故事,不禁让人心潮起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