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暗伏杀机(1 / 2)

加入书签

 听得严鸿召唤,不多时,王霆、陶智、邵安三位副千户及云初起、叶正飞二人进来。王霆等人是严鸿的起家人马,地位自不必说,黄河双侠这两个自从上次跟随严鸿在宣大作战归来,如今已是正牌百户的职衔,在严鸿率领的锦衣卫队伍里,也算是仅次于刘连、王霆、陶智、邵安四个副千户的高官,更别说他们与严鸿的关系非同一般,又善于用兵、火器,在严鸿阵营里俨然是相当于后世参谋主任的位置。

几个人进来后,严鸿道:“各位老兄,今天是我小登科的日子,您几位也知道,南京那边在闹兵变。可是我这位翠翘姐手下人还探知了一个消息,说这扬州城中啊,另有些不三不四的人,现在也在从外面往扬州聚集,只怕不是白莲余党,就是倭寇残部,是要趁机作乱。现在扬州虽然张祭酒不在,卫所兵也调走了,可我严鸿手下还有三百北京锦衣卫呢。便是那几千灶勇,还有盐帮的人,也尽可以调用。几位老兄帮我调度安排下,若是无人来便罢,但有人来闹,叫他吃不了兜着走!”

三位副千户和黄河双侠听严鸿这般说,倒也不敢小看。副钦差娶姨太太这当然不是国家大事,但如果真的被人趁这个机会闹起来,无疑是在兵变之上,再给东南战局加上一道刀口。大家对面看了一眼,王霆先慨然道:“长官,您是钦差副使。而且以我看来,要论天家对您的信任,只怕还在钦差正使张祭酒之上。今儿是您小登科的喜事。若有那一般杀千刀的恶贼赶来闹事,不但是企图搅乱江南,也是给天家过不去,自当迎头痛剿。以下官看,即刻便调集盐帮的人封锁各处码头、道路,以卫所兵守住各城门,咱锦衣卫在城中大索。拿住可疑之人,先全部拷问一番。不叫一人漏网,免得搅乱了您的喜事。”

云初起却道:“钦差,王长官所说虽然有理,但现在并无证据表明。王掌柜手下看到的就一定是来做什么鼠窃狗盗之事的。按理说来,这外来的汉子,未必真是冲着您来的。便是真要来,凭借咱们这里几百锦衣卫,都是装备精良,和他们正面冲突也毫无问题。鄙人只是担心,现在咱们在明处,那些匪党在暗处。再说您虽然去年里把扬州的灶勇、盐帮都收服了,毕竟这些人鱼龙混杂。里面有什么路子谁也难担保。若是您大张旗鼓地把灶勇、盐帮的人给布置来,一旦消息泄露,他们必然另生事端。那就后患无穷了。因此鄙人以为,最好是外松内紧,将灶勇、盐帮只在外围部署警戒。而在婚宴之上,都以锦衣卫暗中埋伏。若是城中并无人存心作乱,那么一切皆好。若是真有什么鼠辈敢来,再杀他个落花流水。”

严鸿点头道:“云老兄说的有理。”

叶正飞道:“钦差。若是真有贼子敢来袭击,一旦事败。多半会走水路逃走。而这扬州城中,最有威力的武器,其实是钦差您停在码头上的这几艘夷船……”

严鸿听他这么说,精神一振。自己那几艘大船停在扬州码头,给胡宗宪的水师做个研究制造的参考,倒一时忘了它们本身即是强大的战力。他笑道:“叶老兄这么说我倒想起了。只是这船停在这里多时,不知道上面的火炮火枪,还中用否?”

叶正飞忙道:“我这两天在那里看过,略有些生锈的,但大多数用着没问题,火药什么的也都有存着的。”说到这里,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严鸿心中暗笑,这叶正飞就是个火器狂人,既来了扬州,当然不肯放过这几艘坚船利炮。他点头道:“如此,那咱们就在夷船上也埋伏些人吧。只是,上次佛朗机人教授的是闽勇,咱们的锦衣卫却不怎么会操这船的。叶老兄你虽然精通火器,也不能一个人把这几艘船开起来啊。”

王翠翘盈盈一笑道:“鸿弟,你这几艘船既然交给姐姐我管着,岂能成天憋在码头上发霉?不瞒你说,我盐行中可靠的水手伙计,倒是有些能操这船的,每月里我也叫他们把船开出去巡游几圈呢。”

严鸿拍掌道:“如此甚好。几位老兄,那咱们就谋划一下,怎么做了网来,叫那不知何处来的大胆狗才,尝到咱们的厉害!”

陶智道:“既然是外松内紧,一方面咱们要让巡检司、卫所兵等武装做好准备,一旦需要时候就调他们助战。但变乱之初,很可能是要形成锦衣卫以少对多局面的。锦衣卫虽则武艺高强,但却也得好好安排,才能力保不失。”

邵安道:“以我看来,咱们能直接调动的人少,但是比火器一定是占优,就想方设法用好火铳,叫那大胆的狗才尝尝滋味。只是火枪不能连发,而城中房舍交战,双方距离很近,一发之后,多半便要肉搏。若能想个法子,叫火枪手多射几发,那再来多少贼子,也无足为惧了。”

严鸿笑道:“老兄这般说,我倒有个点子,咱们参详参详。”

七月初二白天,扬州全城市井百姓,沉浸在双重的刺激中。一半是今晚即将举行的钦差副使严鸿纳莫家小姐为妾的喜事,另一半则是远在南京的兵变消息。听说,兵变的有七八万人,南京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本地的卫所兵都被调遣过去了。如今,本城的三营灶勇,还有盐帮的一些武装汉子都被调度起来,守在城外的要道上,到底这局势有多么严重呢?

因为这两件事,没人注意,在扬州城的一些码头、酒肆和部分商人的宅园里。多了一些不太寻常的人。这些人多数是十七八岁到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汉子,多数人身配刀剑,体型壮士。看来都有一定身手。扬州本地的人如果凑近看,认得出其中的一些面孔,是本地人,或者江南其他郡县的人,其中,以苏州人最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