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湖心亭(1 / 1)
历时一个月,小湖上的工程完工了。原本光秃秃的岸边建起了一座水榭,造型方正。没有飞檐,没有雕梁画栋,没有红漆。原木梁柱刷的清水漆,灰色瓦顶,古朴自然,水榭里以青砖铺地,空间广阔。整个水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凌于湖面,几根粗壮的柱子打在湖底。一圈低矮的石栏杆围住了整个水榭平台。水榭前方往小湖里延伸了一条栈道,栈道铺的防腐木,宽有1米5。下方每隔三米便有两根柱子,柱子直接从深达5、6米的地底竖起来,粗如电线杆,坚固无比。即便现在没有水,光秃秃的一排柱子,也不觉得害怕。栈道笔直地往湖里延伸了十来米分成了两路。一路栈道转向北,沿着北岸蜿蜒向前,经过枝条低垂的大柳树,贴着竹林延伸。又从一大丛斜伸到湖里去的毛竹下方穿过,一直到大北山脚下。另一路栈道拐了一个之字形的栈道通向了湖心。远远就看到从湖底中心长出一座巨大的混凝土小山,高有六七米,颇为壮观。形状是个不规则椎体砍了尖,顶端平平,面积足有70平方,整个形状像一片叶子。地面铺的是大块大块的山石,平坦的一面向上,经过了粗粗的打磨。山石拼接的缝隙里洒上了细碎的白沙。岛上立了一座六角双层凉亭。凉亭是从七州一家公司定做的,李叶为此专门跑过去了一趟现场商议。本来他是不想选仿古造型的,但湖心亭这个景观,本就是我国古代的特色。湖心亭赏雪那必须是飞檐翘角,木柱瓦顶,否则出不来那个意境。搞一座铝合金玻璃结构的平顶凉亭,跟这栈道水榭湖光山色也不搭。他选的凉亭是木结构的,木构黛瓦顶,双层重檐,六个飞翘的檐角造型优美。六根粗大的褐色立柱看上去就很结实,坐凳栏杆都是一样颜色。坐凳是大块的原木,平整美观,栏杆雕花,很简约的线条,没有繁复的花纹,显得大方而典雅。凉亭比较大,五段坐凳每一段都能坐四五个人而不拥挤。凉亭中心还做了一个圆角方形的木桌,四个小凳,可容人下棋、小酌、打牌、休息。凉亭伫立在小岛的一端,在叶子的尖上。剩余的地方是空的,小岛地面的边缘留了两道槽,深有40公分,这是李叶留着种花的。在小岛的另一端,地上也留了一个深有2米,直径2米,上口小,下口大的地洞,这是留着种树的。“不错。”建造完全执行了李叶的规划,质量也过硬,李叶很满意。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放水时刻。先把小湖上游水渠,用来灌溉稻田,和给喷灌系统供水的临时蓄水池的水放掉。把蓄水池回填了,水渠重新用石头封好。李叶叫上三叔,进了大北山,走了一里多的山路,来到小北河出水口。上次给鱼塘放水之后,李叶用石头和沙袋重新把水流截断了。两人搬开石头沙袋,清澈的河水如脱缰的米米一样,哗啦啦,流势凶猛。李叶有些兴奋地沿着水渠快步走,跟着水流。用铁锨铲干净落叶和淤泥碎石,水流欢快地涌了下去。两人沿着水道一路清理,回到农场已是日上三竿,水顺利地流进了小湖。相对于一米多宽的水渠,小湖太大了。原本看着挺汹涌的水流,此时就像水龙头滴滴答答。清澈的水流下去,形成一道小瀑布,击在湖底,干涸的泥土泛起了浑浊的水浪。“这个场景,好久没见到了啊。”三叔拄着铁锹感慨道。慢慢地,小湖底部被水淹没,水位开始上升,不过毕竟是百亩的大水塘,不能立等可取。河水连绵不断地一直灌,泥浆泛起,水变得浑浊不堪。偶尔有一条野鱼顺流而来,扑腾得水花四溅。“慢慢灌吧,估计要一天时间。”三叔抽着烟道。到晚上睡觉前,过来查看的李叶发现灌满了一半,水面上升的速度比之前慢了不少。第二天一早,满湖水面的高度距离出水口还有十几公分。今天水榭收尾,其他工人全都撤走,去了农场外面修路。外面空空空的破碎锤的巨响,哗啦啦倒石子的声音和机器的轰鸣声,响彻山村。狗子们探头过去看,随即被巨大的声音吓得一哄而散,小鸡小鹅们也被吓得叽叽喳喳乱跑。李叶从地里挖了泥土,用箕畚挑到了湖心岛上,往地槽和地洞里填。填好了土,走回岸上,看四周没人,扛起山边上一棵昨晚挖好的柳树便走。其实他可以把树临时放到空间里,到湖心岛上再拿出来,多省力。但农场外面还有人,他怕凑巧拿出来的时候被人看到,就麻烦了。这棵柳树是他从前山脚下精心挑选的垂柳,枝条形态优美,树干粗如海碗,有四五米高。即使是冬天树叶快落光了,四五百斤应该是有的。普通人是扛不动的,李叶却双手抱起树干下部,拖着就走。“真重!”李叶现在天天干活,加上灵液的调节,身体素质越来越强。身上一丝赘肉都没有,肌肉线条明显,四肢的力量大增。之前他费力举起的大石头,现在可以轻松托起,绕农场跑五六圈大气都不喘。李叶觉得自己的力量越来越不像正常人了。把柳树种在预留的地洞里,浇了一些灵液在土里。为了挖出来方便搬运方便,很多树根都砍断了,要是不浇灵液,这大冬天的,柳树怕是撑不过去。“要栽树?”三叔过来看到李叶在湖边挖树洞。“打算在这边种几棵树,钓钓鱼什么的。”“是种树苗还是移栽?”“杂树林里挖几棵,树苗一时长不大。”“我来把李憨头叫过来。”三叔道。李叶原本打算自己挖树,自己扛,但三叔已经知道了,只好叫上人一起干了。“小岛已经种上了?不错。”三叔看到湖心岛上的柳树笑道。中午的时候,小湖的水终于放满了,水通过水渠流入了路对面的鱼塘。原本清澈的鱼塘被河水一冲击,底部的泥巴泛起,又浑浊起来。大鹅嘎嘎嘎地叫着,表示强烈的不满。鱼塘水面上升,很快达到了出水口的高度。一股水流流出鱼塘,顺着水渠流了出去,随着水面上升,水流也越来越大。水流毫无阻碍地一路流淌,流出农场,进入了东边的老河。自此,农场里的水循环重新完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