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出将从文成美谈(1 / 2)

加入书签

 御史台又称兰台宪台,自秦汉时起御史便是朝堂之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就如后世的锦衣卫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目前的御史台没有司法权力,不能如同刑部大理寺一样自主审案。

但是谁也不敢小觑得罪御史台,因为御史台的奏事的权值范围太大,有风闻奏事的权力。

也就是说御史台要弹劾什么人不需要任何的证据,哪怕是在大街上听一个疯子说某某人要造反,御史台便有权力将此事上报皇上,弹劾这个要造反的人物。而这个造反的人,便会无条件的接受大理寺或者刑部的审核,查明一切。有罪自然是御史的功劳,但是无罪也怪不到御史头上,这就是御史的权力。

也因如此,在朝堂上有时候宁愿得罪一个宰相也不要得罪一个御史。得罪宰相,宰相最多在职权上个给你穿穿小鞋。若你不归他管。他还一时奈何不得你。但是得罪御史,御史却能够让你今天因为谋反蹲牢房,明天因为贪污被大理寺调查。

而御史大夫正是众御史之首,御史台的核心,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同时也负责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论及地位仅次于当朝宰相。

作为如此特殊的部门,御史台上下都与有荣焉,尽心竭力的在权值范围内监察百官。受人讨好巴结。

但是就在这一日,御史台却受到了刑部的挑衅。

气势汹汹的刑部兵卒堵住了御史台的大门,凶神恶煞凭借缉拿令将御史台的第一把手御史大夫杜淹擒拿。押入刑部大牢。

此事登时在朝堂上引起了轰动,御史台自唐朝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弹劾罗士信滥用刑法的奏章便如雪花一样,可以覆盖整个御桌,甚至还将已经退居幕后休闲的李渊都给惊动了。

但是很明显李渊李世民都是站在罗士信这边,有了此二人的支持,所有的雪花都如遇上了太阳自我消散。最后消失无形。

但因为刑部如此高调,长安上下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刑部的一举一动,都在想着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着王君廓的抵京。一切缘由短时间内公之于众。

罗士信做事带着军人风气,从不拖泥带水,雷厉风行的展开了针对王君廓的审判。

王君廓擅自拆阅密奏,又有杀人灭口的人证。崔敦礼也一改以往力挺王君廓的态度。成为了指控王君廓的证人之一。随着王君廓的落网,他密谋的事情也从个别心腹嘴里套出来,已经无从抵赖。面对杜淹的斩草除根,王君廓这个小人明知必死无疑,自然毫不吝啬的表现出他个人的卑劣性格,将杜淹给拉了下马。

不只是如此,杜淹的心腹韦俊也就是那个教唆王君廓逃跑的中年人将杜淹近年来贪墨的罪证一五一十的交待出来。

杜淹作风不佳可谓人尽皆知,连李世民都知道杜淹品行确实有着缺陷。但是任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小贪在聚少成多之下,竟然达到了一个可怕的数字。而且根据审讯。罗士信还查出了杜淹政治野心极大,有拉帮结派自成党派的心思。他不惜帮助王君廓如此大忙,并非单纯的贪名姬帖。而是有心与王君廓组成一个政治联盟,同时讨要来的名姬帖亦并非是留着自己收藏的,是打算在李世民登基的时候赠送给李世民讨他欢心。

杜淹身为御史大夫,距离宰相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这李世民即将荣登大宝,成为大唐新主。这新主继位,势必会提拔亲近大臣组成一个新的政治团体。可是为了维护朝堂的稳定,原来的政治团体也不能摒弃,提拔的数量不会过多。李世民擅于用人,手上心腹极多:房玄龄杜如晦这左膀右臂自不用说,还有长孙无忌高士廉温彦博这些人物一个个的都有为相的潜力。

杜淹面对这些人优势并不是很大,更多的可能是给刷下去。

杜淹本就是一个擅于歪门邪道的谋士,这动了争取的心思,手段自当不会公正,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及国家的利益。

最终伴随着罗士信惊堂木的落下,分别对王君廓杜淹作出了司法上的判决。

王君廓怂恿庐江王李瑗造反,又以险恶的用心诛杀岳父,为一己私心至国家的安宁于不顾,更兼为取得名姬帖诬蔑无辜商贾通敌,无情无义不忠不孝,罪不可赦,判斩立决。杜淹身为司法人员,罔顾法纪,收受贿赂,行不法之事,更有结党营私之风,去官流放巂州。

这个审判结果是罗士信与刑部上下官员一并商议出来的,但他真正采纳的是马周刘燕客两人的意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