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发展过快而存在的问题(2 / 2)
那断时间刑部还是有很多事情干的
然而随着罗士信韩仲良马周刘燕客刘德威孙伏伽这些刑部大理寺的司法干吏秉公执法下,法治大安。随之天下又因百废待兴而大定,在当下的唐朝各个行业都在蓬勃发展,只要愿意劳作,几乎没有饿死的可能。在这种平稳的局面下,犯罪率是最低的。
这犯罪率底下,罗士信所在的刑部自然是无事可干,小打小闹的案子也劳烦不到他这个刑部头头。罗士信这阵子过的也确实清闲:每日准时道刑部报告,交待一下,翻翻兵书打打瞌睡,吃个午饭睡个午觉就能回家逗孩子玩了。
李渊当初为了收买人心,对于那些投奔李唐的人都给予高官厚禄,让他们以为遇到明主,真心实意的为李唐效力。
这种收买人心的方法在创业初期确实给李唐江山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但毫无疑问也给后世留下了官员冗累的隐患。
李世民的裁官减员,正是解决当初遗留下来的后遗症。
李世民大刀阔斧的裁员,将两千多名官员裁减至六百四十三人,可见李世民所说的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绝不是空话。
现在在朝堂上任职的官员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职责任务,分担原来至少三个人的事物,也形成了干实事的风气。
罗士信这悠哉的做官,在目前的朝廷上是绝无仅有的。
李世民见罗士信底气不足,笑道:就你最空,你不来谁来再说,又不是让你跟考生比学识,怕什么。
罗士信想着悠闲的日子就要离他而去,忍不住哀怨起来。
少给我来这套李世民笑骂道:真当我瞎眼的不成满朝文武就你罗士信官当的最潇洒,比我这个当皇帝的还享受,给你个任务又怎么了
罗士信缩了缩头,不敢吱声了,想着即将到来的春闱,也只能印着头皮上了。这想到科举,忽然想起这个时候只有文举考试,并没有武举测试,武举是在武则天时期,冒出来的。
这一个国家的发展,过于重文不好,过于重武也是不行,文武并重一同发展才是王道。
有科举,没武举,想什么样子
当下也跟李世民说了武举之事,陛下你看,我大唐治国是靠文人,打仗怎么的还得依赖我们武将。这文人有科举能够展现自己,武官呢不如也来一个武举,考核天下英才,就考他们的武艺兵法射箭等等技巧,再来一个武状元,你觉得怎么样
李世民眼中一亮,一拍石桌道:有点意思他想了想,又摇了摇头道:还是算了,这个提议我先记载心底,等合适的时候在提出来。那时在给你记功他遗憾的叹了口气,又股哀怨的感觉。
为什么罗士信不解,这提议好就执行,还有什么墨迹的。
你不当家,自然不知道柴米贵最近让空荡荡的国库,操碎了心。你小日子过得滋润,哪能体会我的感受李世民一说到这里就大倒苦水,似乎这个皇帝当得一点也不顺心。
罗士信更加迷茫了:怎么会,我大唐现在的经济发展的这般迅速,开通丝绸之路以后,我听说商税比以前增长了一倍不止,应该不至于这般穷吧
李世民白眼道:当我这里是只进不出的开发荒田,增加来年的粮食产量,这开发荒田是钱哪里来的你一句开拓海上丝绸之路,说的简单,研究指南针,研究海船技术,这些钱又是哪来我大唐发展需要用钱的地方数不胜数,我恨不得将一个通宝掰成两块来用。你这会儿又来个武举,我要是采纳了,又要公告全国,在全国展开乡试会试什么乱七八糟的,这还不是从我大唐的国库里掏钱这发展可不能太心急,免得走上前朝的道理。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
罗士信听了李世民的苦水,心底也是一惊,意思到似乎有点拔苗助长了。因为他改变了历史,短短几年,大唐的经济地位情况曾几何速度发展。这发展的太快,也会有根基不稳的危险好比后世的大跃进
对了李世民见罗士信有所领悟,也不再说,突然想起一事问道:我昨天听说高句丽在境内有一座京观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