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元妃省亲(1 / 2)

加入书签

 余伯平对于对方的见解,余伯平深深的感觉,南易这个人很有意思。

觉得对方有意思的同时,有一些事情,觉得这是红楼梦当中的点睛之笔,直接继续追问了下去,在红楼梦当中,有一张的剧情,讲的是元妃省亲,只不过,这一个时间是在晚上,这又是在预示什么?

前面的问题。

都可以说得上是非常的简单。

最后的一个问题。

却有些非常刁钻。

南易把自己的眉头皱了皱,吐了一口气,南易这才算是继续说起来。

省亲就是探望父母。结婚后女子回家看望父母就叫省亲。元妃省亲就是元妃回贾府探望父母。

第十八回本上之日,奉旨:“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贾府奉了此旨,一发日夜不闲,连年也不能好生过了。

既然是皇帝圣旨,就没有为什么。我们只能猜测。按说,正月里没有活动安排的日期有很多,为什么偏偏安排十五日?至少可以说具体日期届时再定。却没有,显然是故意的。这就有两种可能:其一,取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合家团团圆圆之义;其二,否则就不堪设想了,起码是不想她在贾府呆很长时间。

从以上猜测得不出什么结论的话,我们就只有从作者的意图去猜测了。在《红楼梦》中,正月十五这个日子,非同小可,第一个是甄士隐家破人散的开端;元妃省亲是第二个,貌似贾府如日中天,鲜花著锦,烈火烹油,实为贾府走向衰败的转折点;第三个贾府的衰败像已现,无可挽回,贾府的祖宗发出哀叹。

《红楼梦》里写皇上恩准元妃元宵节回家省亲,为什么放在晚上,有人说是因为元宵节一般都是晚上赏灯吃元宵,其实皇帝才没有那么人性化,才不会那么替贾家着想。书中交待“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元妃还要在酉时吃皇上亲赐的宴席然后陪伴皇上看灯之后才能起身省亲。也就是说,元妃要等参加完一系列活动之后,才能动身出发。元春动身的时候是“戌初才起身”,戌时是指晚上七点到九点,乘轿子从皇宫到贾府要一个时辰左右,所以到达时间就是接近九点,那么元妃省亲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大约也就六个小时左右。

其实,红楼梦的作者,早就写了本质,元春风光无限的背后本质是什么。

袭人回家奔丧,其实就是民间版的元妃省亲。

贾府对袭人的态度,其实也就是皇室对元春的态度。

在贾府众人眼里尊贵无比的元春,在皇室眼里也就是一个进阶版的袭人,本质是奴才而已。

作者借凤姐贾琏之口,解释了元春为何能回家这么一趟,其实出发点不是为了妃子怎么样,核心是向百姓展现皇家对“孝道”的极度重视。

用人话来解释,就是皇帝对自己退休的父母非常孝顺,为了进一步体现他重孝,不仅他自己要孝,还要大力向外推广,让自己的身边人也能满足“尽孝”的需要。

所以元春能回家,本质就是皇室开恩,让自家的奴才可以有一次机会回家尽孝去了。

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这原因眼熟吗?袭人回家为母奔丧,也是贾府为奴才的孝道开的大恩。

凤姐说从没听过宫里的嫔妃还能回家探亲的,可真是“古时从来没有的”。

贾琏也说这可真是皇家破天荒的大恩啊,“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

原文:

凤姐道:“可是别误了正事。才刚老爷叫你说什么?”贾琏道:“就为省亲。”凤姐忙问道:“省亲的事竟准了不成?”贾琏笑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凤姐笑道:“可见当今的隆恩。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来未有的。”

赵嬷嬷又接口道:“可是呢,我也老糊涂了。我听见上上下下吵嚷了这些日子,什么省亲不省亲,我也不理论它去;如今又说省亲,到底是怎么个原故?”

贾琏道:“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以致拋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儿女,竟不能一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不有八九分了?”

元春一开始进宫当女史,其实也算去当皇家干活的社畜,就像袭人也是被卖给贾府干活的一样。

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

然后元春因为“才”被晋升为凤藻宫尚书,封为贤德妃,其实就是皇帝的小妾。

而袭人也是以贤德出名,被默认为宝玉未来的姨娘。

元春因为皇帝重孝开恩得以省亲,袭人也是王夫人理解她的孝心,所以同意她奔丧的。

皇帝重孝,百姓上行下效,王夫人素有仁善的人设,对袭人开恩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注意一下,王夫人同意袭人回去是“开恩”的,袭人的哥哥不是来叫妹妹回去的,而是来“求恩典”的。

因为袭人已经被卖了,是贾府的所有物,奴才本来就没有人权的,自然也没有奔丧的权力。

在贾府人眼里,皇帝准许妃子省亲是皇恩浩荡。在花家人眼里,袭人做为奴隶还能被准许回家奔丧,也是贾府的仁德大善之恩了。

原文:

因有人回王夫人说:“袭人的哥哥花自芳进来说,他母亲病重了,想她女儿。他来求恩典,接袭人家去走走。”王夫人听了,便道:“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她去的!”

可以说元春和袭人,都是因为能力业绩比较突出,因此受到主子重视的奴才,比其他的奴才更有脸面。

因此元春省亲和袭人奔丧,以她们所处的阶级来看,都极有排场。

元春要回家,皇家大张旗鼓,要求她们的娘家必须是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

袭人回家,贾府也要求花家腾出新屋子给袭人住,贾府提供铺盖和梳篦。因为“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若住下,必是另要一两间内房的。”

元春回家有十来对太监开路,拿着御香销金炉,七凤黄金伞,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物。八人抬的黄金凤舆,昭容,彩嫔服侍。这是元春要求的吗?其实是皇室彰显自己的尊贵。

袭人回家奔丧,凤姐特意安排两辆车,四个人送袭人回去,还嘱咐给她找几件颜色好的衣裳,手炉也要好的。袭人穿了,凤姐还嫌她穿的有点素,又给她找了更好更艳的衣服。

袭人明明是回家奔丧的,凤姐为什么要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

原文里她也说了,她吃点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省得别人说她当家不照顾下属。

凤姐儿笑道:“太太哪里想得到这些?究竟这又不是正经事,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也罢了。一个一个像‘烧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话我,说我当家倒把人弄出个花子来。”众人听了,都叹说:“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大家看到袭人这待遇,都大呼凤姐圣明,就像百姓高呼皇帝圣明一样。

袭人回家的体面,其实不是她自己的体面,她彰显的是贾府的体面。

表面上,皇室和贾府,都对自家奴隶的孝道需要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理解。

可实际上呢?

曹雪芹用贾母,打了所有幻想奴才也得到了片刻尊重的人的脸。

元宵夜宴那天,贾母发现袭人不在宝玉身边伺候,王夫人解释她在热孝,不便来。贾母哂笑,认为一个奴才,也配在主子面前讲究孝道?

于是宝玉出来,只有麝月、秋纹并几个小丫头随着。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她娘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

凤姐只好替袭人和王夫人找补,说宝玉一会回去屋里也要有人准备好铺盖热茶,正好让袭人留下照顾屋里,贾母才同意了。

同时贾母想起鸳鸯的娘也死了,但是鸳鸯娘家远,所以她没放鸳鸯回去。

所以就让鸳鸯和袭人两个丧母奴才一起呆一呆,让她们自己彼此慰藉一下也就罢了。

贾母听说,点头道:“这还罢了。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死了,我想她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她家去走走守孝,如今叫她两个一处作伴儿去。”

鸳鸯是什么人?贾母的左膀右臂,贾府第一大秘书,丫鬟里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

贾母总说鸳鸯多好多重要,但再重要鸳鸯也只是奴才罢了,即使这样一个总被看重夸赞的奴才死了娘,因为她回家太远,会耽误主子的事,也就不被允许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