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小麦绝收(1 / 2)
第二天,冼闻召集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市里开会,包飞扬作为主角之一,当然也要赶过来参加。可是他刚刚到会议室跟主持冼闻打了个招呼,屁股还没有靠到椅面上,就接到副主任阎安平打过来的电话:“包主任主任,不好了,咱们开区种子公司让人给砸了。”
“开区种子公司?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慢慢说。”包飞扬听到阎安平的声音比较惶急,连忙走到旁边对他说道。
“就是咱们开区种子公司经营了一种叫做强麦五号的麦种,咱们临港经济开区望港乡几个村的农民买了种子公司经营的这种强麦五号麦种播种到农田之后,结果从年初开始,用了这种强麦五号的麦子就开始出现叶锈病,大面积枯死。农民过来讨说法,种子公司不肯赔偿,双方就生了冲突。”阎安平连忙说道。
“警局那边通知了吗?先将局面控制住,我马上就到。”包飞扬皱了皱眉头,一边向外面走一边问道。
临港开区的面积为七十多平方公里,,由于招商并不是很顺利,目前区内已经建成的地方不过十几平方公里,而且分成了几个区域,其他地区依然还是大片的农田。
开区管委会与区、镇这样的行政建制有所区别,他们属于市政府派出机构,主要工作就是区内土地开、招商引资与经济建设。农业上的事情还是相应的村组与乡镇在负责。
这次出的事情就涉及到开区所辖的两个乡镇的十几个行政村。
海州市临港经济开区的情况与其他地方的开区不太一样,通常开区都是政府专门划一片地出来进行产业和土地开,面积通常都不大。地级下属的开区一般只有几十平方公里,不过一百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普通的乡镇面积的大小。
海州市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十几个沿海城市之一,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经成立开区。不过原开区并不包括港区,薛绍华到海州市担任市委一把手以后,提出要展海州市临港经济开区产业,江北省也提出要展海州湾经济。于是原海州经济技术开区辖区面积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沿海岸线。面积一下子从七十多平方公里变成了一百七十多平方公里,海州市直接将原来属于其他县区的沿海的两个乡镇划到海州经济技术开区名下进行管理。
开区官方的正式称谓还是海州经济技术开区,不过海洲人习惯上将调整后的开区称为海州市临港经济开区,有时候又将新划入的临海两个乡镇称为临港经济开区。原来老开区的地方称为海州经济开区。
通常开区的重点工作就是招商引资与工业建设,不过海州市经济技术开区调整以后,大部分土地还没有进行工业开,所以这一部分土地还要跟以前一样,要进行农业开,当然,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海州经济技术开区的农业跟其他地方的农业也不能完全一样,前两年经济开区就提出要搞特色农业。经济开区管委会就在原海州市望港乡种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经济开区种子公司,通过种子公司大力推广良种和特种种植。
经过两三年的展。海州市临港经济开区两个乡的农业也确实走出了特色的道路,开始向日本出口蔬菜。
不过相比蔬菜种植,这两个乡的土地上粮食的种植面积依然占据了一半以上。
海州市地处华夏国的南北分界线附近,气候温暖,每年可以种两季庄稼,通常种一季稻再种一季麦。
海洲市人习惯吃米饭。因此水稻交完公粮剩下的都要留口粮,而麦子通常只会留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会卖掉,这也是老实种地的农民一年的主要收入。
包飞扬虽然刚到海州市不久,但是望海县与海州市毗邻,两地的情况差不多,他很清楚一季小麦绝收对农民意味着什么。绝收意味着农民从这一季的麦子中得不到任何收入,反而要贴进去不少本钱。
农药、化肥、机耕灌溉费,加上种子钱,这些基本上要占到平常卖粮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加上要缴纳的两上缴、农业税,净收入也就只有卖粮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这还没有算人工。
现在卖粮的收入没有了,农民不但赚不到钱,还要贴不少钱,甚至有的农户可能将卖秋粮的收入都贴进去还不够,也就意味着这些农民全年的收入泡汤,可能还要往年的积蓄倒贴进去一点,对于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开区农民来说,他们的生活顿时就会成为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