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章 借一步说话(2 / 2)

加入书签

有见过学生给老师做评审的吗?

单就材料领域来讲,绝对是领先时代的高新技术。

课题组成员的几番问询,都被李澹旦以碾压姿态破解。

最后,便秘一般憋的满脸通红的孙泽,只好象征性的找了点茬:

“李总,从四根纳米线的数据看,在国内外半导体材料领域绝对是翘楚,技术上,我无话可说,但在商业应用上,我想问问,你的制备成本如何?别误会,我没有刺探技术过程的意思,你可以简略回答。”

李澹旦站在讲台上,微微一笑,反问一句:

“我是租用咸安交大的材料化学实验室制备的,不知道租金算不算成本?”

“呵呵。”评审成员中传出笑声。

租来的实验室,能提供什么高精仪器和贵重材料?反问的本身就已经回答了问题。

“当然不算,不过若是制备过程太长,时间也算是一种成本。”孙泽倔强道。

“我租用了一天实验室,独自操作,用时六小时左右,主要时间都花在过滤材料制备上,四条纳米线本身的制备时间很短,所用仪器都是常用设备,具体材料不便透露,事实上,这样小量制造的成本核算没有什么意义。

不过,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制备过程的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在可量产的范畴内。而且,我详细计算过,与光刻法同样的工艺尺度比,采用我所制备纳米线的编织法,生产芯片核心die的总成本能节省30%左右。

另外,若各位专家愿意签署保密协议并为我申请专利的话,我可以在材料所复现制备过程。”

孙泽:“……”

他还能说啥,无言以对,只能向赵所投去复杂的目光。

这货上门砸场子来了,咱们顶不住了,材料所的面子靠你了,所长!

“咳咳。”赵先进收到信号,咳了咳,清了清嗓子,接茬道:

“不错不错,李总的学识技术水平没得说,而且实物就摆在眼前,我看就没必要再费道功夫了。

不过嘛,编织法成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材料以外,还有许多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与之配套的设计软件,国内还没有企业或科研院所有现成的产品,李总要做企业推广编织法,可有考虑过如何补齐软件这个短板?”

这个问题对于材料评审会来说,绝对是超纲了,但没办法,他们真得不懂,水平还没到那一步,茬子又太硬,大家都是场面人,若真的从头到尾把评审会开成请教会,出这种洋相不好收场。

李澹旦听了,倒是没有多意外,只是原以为明天去京都大学阐述商业计划的时候,才会用到软件设计框架,现在提前讲一遍也没关系,就当演练了。

于是,他从笔记本中调出了准备了大半个月的文档,将其投影到讲台幕布上。

“没有设计软件,我们就自己搞。这是我做的软件整体架构和细节流图,大的框架已经完成,小部分细节还需要点时间。有了这个文档,剩下的就是招聘足够数量的软件工程师去编程实现,我相信快则一年,慢则两年应该就能完成,并达到商业化的要求。”

“下面,我就班门弄斧,跟各位专家简单介绍下……”

赵先进:“……”

他一个做材料的,哪里懂软件设计,不过,坑是他挖的,含泪也得填上。

于是,他戴上了老花镜,望着流程箭头满天飞,密密麻麻全是字的幕布,相当无语而又震撼。

……

一个小时后。

评审专家们大多已是云里雾里,脑子处于爆炸的边缘,遭了大罪。

反倒是旁听的王副院长,听得津津有味。他是计算机出身,又有院士的水平,勉强能跟上李澹旦的思维节奏。

随着细节的展开和深入,他体会到了严谨的逻辑、严密的流程、包罗万象的内容,以及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拓展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看着看着,他对眼前这个小师弟逐渐萌生出了巨大的欣赏和信心,进而在脑中蹦出了一个之前没有过的想法。

于是,他转头,对着身旁正目光灼灼,捧着小脸听讲的陈燃,道:

“小陈,方不方便借一步说话?”

说完,便起身从后门走出了会议室,不留任何拒绝的余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