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元始篇(1 / 2)

加入书签

 齐霞山峰首几可与天上云霞相连,远看自然会觉峰首没入云霞之中,穿连霄际,这便是齐霞山的名字由来。

既能接连云霞,那也便意味着齐霞山之高,若想依道攀登至峰顶,青壮也需数个时辰。

薛荣二人虽老,身体依然十分健朗,半个时辰的攀途下来是谈笑不绝,中间未曾有过停歇。

陆笙趋步跟随在二人身后,落后十数台阶有余,步坚气盈,目光望去有所涣散,眼眸深处难掩有一抹越发深切地渴望,却也有郁积已久的黯淡。

这种情绪上的变化起初很淡,甚至可以感觉陆笙一直在有意摒除,但随着攀徙的持续,耳边萦绕的残语渐低,疲累中又回想起薛荣二人在山脚下的对话,不禁低吟:

“天地晦明元机生,苍域三分堑险隔。

懵懵眠寐历九华,熠熠浮篇耀穹洲。

天碑独立域中地,元息化隐界外天。

一日修得元道始,自此凡身夺长生。”

这是一首名为《元始篇》的诗篇,经过五百载岁月的沉淀以及时代地更迭交替的洗礼,至今依然流传世间且广为人知。

元始篇出自《元录》,是为后者开篇前言词录,描绘的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史事。

五百年前,世间凡俗武力为最,最为盛行的也不过是一些粗浅简薄的武法、锻体之术,其中又多是用以健体强身、养炼延命,纵是苦炼至巅峰,那也不过是能让人称宗名、掌异力。

其一生寿数终究难以过百载,到头来依旧免不了是一抷黄土。

当时虽有不少可以称之为宗师的能人异士存在,可其力有尽,敌众有数,究根结底仍是局限于世俗武力之内。

今时却是不同,宗师之流不再为世俗之巅,武力更非人之极,超绝其上的元法修炼成为了当世主流,而这一切改变的源头便是距今五百年前的一场天变。

《元录》中记载,适时天地骤然黯晦淡灭,万灵声色瞬时俱寂,唯有一轮黑月高悬星空,一方天碑中立其间,不知几何之高,唯有伟力溢荡天地,感者皆觉寐意侵身,难持己身清灵,终入沉眠之境,不明不觉经九华之年方才归醒。

苍陆历变,九洲化分三域,两两之间有沧海天风相阻,其力有如天威,其险则有如天险难行,舟船难渡,禽鸟难入。

另有一方天碑独矗三域海域之间,无量天光映照元法篇幅于三域之中,又有莫名灵机化衍融于天地间,感者循映迹篇幅而行,吞吐元息,就此得入元法之途。

此后又经三月时日,世间一应诡机隐匿无踪,盈裕元息随之藏于天地,不再为人所感。

然至此之后,元法始兴,无数修元之法层出不穷,后来之人若能循法勤修持练,仍能以此通达上境,不仅能以此巧夺天寿,绝病摒疾,更能掌超绝世俗之力,甚至能达到行执天地造化的地步。

此间归结种种,便恰如《元始篇》所绘那般:一日修得元始道,自此凡身夺长生。

元法入门并不难,自从天碑显世,元法映现,世间就开始有各种修元之法传世,尤其是在三圣传法天下后,元法入门就变得愈发容易。

虽然如今流传世间的只余有有数几种且极其普通的修元之法,但普通人只需将其中一种修习成功便有极大的机会踏足元途,几可说无有任何门槛可言。

可自元法显世五百载以来,岁月更迭至今,借由修元之法窥得元法门槛成为元法修行者之人虽然众多,然能真正达到《元始篇》中所言那般巧夺天寿、行执天地造化之境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

为何如此世间难有定论,可思量下不外乎是元资、天赋、机缘等等因素,或又与当下最为流传元道盈缺之说有关,亦或者是危言耸听的三圣之论。

然而不管是哪一种,于陆笙而言都过于遥远,甚至可以说是妄想也并不为过。

“孱命弱体十余年,苦痛顽疾久伴身。”

陆笙可是很明白这句应验在自己身上的话是有多么地沉重。

长生?那可并不是他的追求!

……

齐霞山耸立高拔,山体不是很险峻,小径倒是蜿蜒曲折,因为茂繁林木幽立覆盖,因而照射下来的曦光仅能透落少许,许多丛草盖掩达至常人高,少临此景者难免会觉得有些冷寂。

今日又是秋雨临近,天上散布乌云半掩曦光,径间又时不时会有几缕秋风偷溜袭来,加之林间有稀迷未曾散尽的白雾,遮挡视线的同时更是增添了几许凉寒。

未歇攀爬将近一个时辰,晓熟山径的陆笙如往日般拾级而上,山间白雾未曾遮其感,袭拂凉风未曾阻其步,即便今日体魄不如月初时,可依其现下脚力料算一二,他也知道自己约莫登达齐霞山的三分之一位置。

稍许时间过去,步伐渐显沉重的他眼中隐现一方破败石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