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驱虎吞狼以乱王心(2 / 2)

加入书签

“你可愿乔装北上,潜入敌人营中,想尽办法挑拨拓跋戍、萧家二人的关系,使之内耗,如此一来,寇达难以空出手来对付你我,我便能有充足时间积蓄力量。二来,朝廷军内斗,可缓义军主部之困,对于义军而言也是有利无弊,一举两得,此即为驱虎吞狼之计。”

马羽深吸一口气,在脑海中想象了一遍拓跋戍和萧府内斗的影响,也赞同文刚的判断,刚想应下,却见左超上前一步道:“文刚大人,深入敌军腹地实在是危机重重,一旦失误,便是十面埋伏,插翅亦难逃,马羽从未去过大江北上,对当地并不熟悉,恐怕会有闪失,不如让我去吧?”

文刚对此已有自己的考量:“马羽未曾去过大江北上,然而也正因此,他混入军中并不用担心会被人认出,且前些天刚好天佑成王捎信于我,他派遣熟悉大江以北熟风土人情之人与马羽同行,互有照应,此人应该今日就能上山来与你汇合。”

见左超仍是担忧,文刚轻抚须根微笑:“左超你亦不必担忧,马羽此行确实危机重重,我不会让他独自前往,召你前来,所为的,也正是希望你能于暗中与马羽接应,为其安全提供保障。”

左超闻言,这才放心下来,与马羽一同领命,又听着文刚对各自耳提面命了几句,突然听到屋外传来成武的声音:“文刚大人,天佑国少主艾杰夫前来求见。”

哦?与自己一同北上之人竟是艾杰夫?

马羽没来由地觉得有些惊喜,艾杰夫的实力并不在自己之下,且秉性也与自己相近,有他陪同一起北上的话,马羽成事的把握都要大得多。

文刚亦是有些惊奇,他去信艾仕成时只说了要精干勇武之人,没想到艾仕成竟是把其子给派了过来,他来不及多想,让成武将艾杰夫领引进门,人还未到,爽朗的笑声反倒是先一步传了过来:

“文刚大人,吾父让我代他向你问好,多年不见,你仍是精神矍铄,风采更胜于往昔也!”艾杰夫与文刚曾有过一面之缘,昔日文刚为王仁浦将军府中幕僚时,招揽天下不少义仕,其父艾仕成便与之曾接触过。

当年的文刚锋芒毕露,气势凌人,如同一把杀人无数的利剑一般,那时艾杰夫虽还年幼但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今的文刚历尽浮沉,变得成熟且内敛,仿佛利剑归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水波不惊,然而一旦利剑出鞘,定当饮血而归,危险程度亦更胜于往昔也!

艾杰夫一路意气风发走来,与马羽目光相碰,他还微微点头示意,接着在文刚身前停下脚步,拱手作揖,打过招呼之后,方才说起正事:

“我父亲收到文刚大人书信之时,我亦陪在父亲身边,得知大人有意遣马羽兄弟北上,实行驱虎吞狼之策,伺机挑动拓跋戍、萧府内乱,消耗朝廷军力,父亲与我皆以为大人之计甚佳!”

“且我本就出身自大江以北的夷陵,又与马羽兄弟一见如故,定能与马羽兄弟互相照应,使文刚大人之策更添几分把握,因此我向父亲毛遂自荐,领了此差,还望大人恕我唐突之罪!”

或许是出于对文刚的敬重,艾杰夫并未表现出自己“轻脱”的一面,反倒是执礼甚恭,让文刚全然兴不起拒绝的念头。

文刚本来也并不想拒绝,他对于艾杰夫的才干也多有耳闻,比起随便在军中找一个压根不知底的人,能与马羽相识且脾气相投的人,艾杰夫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雷厉风行的文刚也不做虚伪的推脱,当即就答应下来。

三人在高岗山整备完毕,又由葛温亲手为三人进行易容伪装,变化成流民的模样,容貌上翻天覆地、几乎看不出任何破绽的改变,让艾杰夫又是免不了一番夸张地赞叹,待一切准备就绪,三人也不拖沓,当即告别文刚、葛温他们,离开高岗山,一路北上而去。

…………

大江附近西南战线,拓跋戍的军营之中,此时的拓跋戍正在大发雷霆。

“一群永远吃不饱的豺狼,闻到血腥味儿都得上来咬上几口,我呸!真是一群畜生!”拓跋戍满面怒容,难听的叱骂声不绝于耳。

“真当我拓跋戍是软兔子不成?想我昔日随寇达南王南征北战之时,以赫赫战功得封副帅将军名号,还不知道他们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呢!一群乳臭未干之人,居然妄图裹挟南王殿下之意,裁撤我副帅之职,真是欺人太甚!可笑至极!”案台上的笔墨纸砚被拓跋戍拍得从案桌上跳起,飞落满地。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日看似与自己关系密切、谈笑风生的几名大将,却在自己不慎犯下错误之时,非但不为自己说话,反倒是一个个变了脸,死咬着自己的破绽不放,仿佛恨不得让自己身败名裂、不得好死一般。

那怕是久经人世,见惯了各种人性的丑陋险恶,可当这种事情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之时,仍是让拓跋戍不由地心底暗暗生寒。

堂下一众将士却是众目睽睽,沉默着一言不发。

此时无论是帮着拓跋戍痛骂其他将军,又或是让拓跋戍消消气,都无异于引火烧身,使拓跋戍将满腔怒火转移到自己的身上,这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还不如等拓跋戍发泄气愤之后消了口气,再出言进策为好。

果然,一番怒骂之后,拓跋戍心头的无名火消解了大半,虽然依旧是一副咬牙切齿的表情,但无论是呼吸还是面色,都渐渐地平静下来,一个偏将这才离席拜倒,恭声道:

“将军息怒,和一群内倨外恭的小人斗气,万一气坏了身子,实在是不值当!”

有了台阶,拓跋戍也就顺势而下,一声长叹,看向此偏将,沉声道:

“如今除萧家之外,其他几位将军都联名上书镇南王殿下,要求裁撤我的副帅之职,以你观之,南王会是何种态度?我又应该要做些什么?”

早在拓跋戍发怒之时,偏将心中便早已有腹案,当即对答如流:

“将军统兵阵前,而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以殿下严明,定然不会听信谗言,裁撤将军之职的。至于将军该做些什么?以我看来,当有两点。”

“哦?说来听听!”

“一则,南王殿下虽不会听信谗言,但心里会是何想法,我等不得而知,将军不如修书南王殿下,自责己罪,言明将军戴罪立功之决心,以消解南王殿下心中的猜疑!”

拓跋戍沉吟着点了点头:“那第二呢?”

“二来,既然要戴罪立功,先前南王殿下曾下令诸将,要求遣出精兵搜寻可疑之处,觅得文刚的踪迹,令其有藉口在南王殿下面前挑事。依我所知,其他将军在头一回无功而返之后,并未再继续依令行事,将军不如再遣兵卒,继续南下搜寻,而为表对南王殿下证明将军统帅之才,必先修复与萧府萧琸将军的关系,以表和气。”

拓跋戍觉得此言颇有道理,但仍心有疑虑:“我上回所被行刺,差点丢了性命,而且此事出于萧府仆从所行中,他竟对此一口否定,令我疏冷,即便是再差人调和,只怕也是难有收获啊!”

偏将却是付应相笑:“有没有收获不重要,做不做才重要。”

拓跋戍恍然大悟,当即从军中派出使臣,北上萧府而去:“惜乎萧阳护小教皇行春不在军中,否则有他代往,定能成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