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话语道破久心迷 师徒朝歌游高台(2 / 2)

加入书签

这正是:高师收徒离洛阳,只因此去近家乡。过河一路沿山走,向北行来依太行。旅途游览峰川景,讲述故事赏风光。直达古都朝歌城,云蒙幽谷珍药藏。

且说王栩见孙宾实诚善良,便与其同在朝歌城暂住,白天除逛街之外,并无其它事可做,便带他去到城中一处地方游玩,这里是座高大的土台,四周树木环绕,青翠苍茫。师徒俩便来到此间,顺着林间小路进去,弯曲迂回而上,来到土台半腰,见有一处平台之地,却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比干摘心处”,已埋没在篙草之中。王栩来到此处,踏着篙草接近石碑,用手拔青草抹去碑上尘土,然后默然而立,看是模样十分恭敬,就如站在自家祖碑前一般。孙宾见师尊如此,便也跟从肃立身旁,不敢有言语相扰。这样肃立片刻后,王栩便指着石碑,低沉的对孙宾说道:“此处曾是数百年前,一位曾在商纣王朝做事的义士,遇难悲惨受刑之地,却是令人睹地思人,心生慨叹呐!每当我到此默拜其神明,都会浮想联翩,不忍即刻离去。”孙宾听了不明,不禁有些吃惊,心说连师尊都敬重的人,还道神明之说,绝非是寻常之辈,当有所了解才对。

于是孙宾问道:“师尊到底说的是何人?能否对徒弟说明,也好使我增长见识,记住此地不忘!”王栩神情沉默,眼中隐含热泪说道:“此人名叫比干,是商纣王的亲叔父,也是商朝廷的重臣,在朝上职位举足轻重,也有称呼其为,好似如今的国相,却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忠臣良相。他见纣王开始为王,起初还算正派,治国理政也够勤勉,好似很有些作为,便忠心辅佐其理政,使商朝欣欣向荣,超过了前代风采。到后来纣王起了变化,不再谦虚谨慎,贤明理朝从政,逐渐骄奢淫逸,刚愎自用,不听忠言,信任小人,远离君子,好近女色,使朝纲紊乱不清,大有败国之象。比干心中十分着急,经常告诫纣王改正,或是上书苦谏,那纣王久已成习,并不认为所做不妥,倒嫌比干有些小题大做,遂不听忠告,一意孤行。”孙宾听后显些吃惊。

便忙说道:“既如此,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吗?”王栩道:“比干经过多次劝说无效,也是毫无办法,却眼看着国政不稳,各地诸侯见纣王无道,纷纷起兵反抗,国中出现了战乱迹象。此时商朝又对国北面的反叛,派大军去征服,由于连年用兵,耗费钱财粮秣颇大,国内自显空虚,诸侯不满日增,镇压之兵难派,出师多为不利。比干心急如焚,便不断给纣王谏言献策,说不可再穷兵黩武,当休兵治国,体恤民生,先安国内,量力而行,却都被当成耳旁风,全都听不进去。再加上纣王身边,多有奸佞之臣,实想夺取比干之权,便在纣王耳边吹风,说是比干年老胆小,不敢放胆做事,阻碍了大王之志。纣王也认为他这个叔父,过于小事大说,实在厌恶了其烦噪之声,于是不让比干再进言,大有阻塞言路之意。”这让脾性倔强的老臣比干,实在是心中着恼,决心以叔父亲辈,进行怒谏。

孙宾听到此,也实感到此时的商朝,出现君臣不合,必会显现危机,便急问道:“那比干如此做,恐会激怒纣王,岂不身临危险吗?”王栩便道:“此事你想的不错,比干果真就遭了大难!也是其秉性刚直,怒抒胸臆,在纣王群臣当面,历数其不道之罪,使那纣王难堪至极!从而激怒了纣王。又在那些奸臣怂恿下,认为是仗着长辈之位,实为大逆不道,难于容忍,便对他这亲叔父处于极刑,命将其心挖出,要看是红是黑,也真是残忍至极!据传说,此处便是那行刑之地,因此立碑以记。”孙宾忙道:“纣王要如此做,难道其它大臣就不劝说吗?”王栩便道:“正值纣王盛怒之下,那些大臣知谁劝谁死,已是挤兑到了,不可言喻之地,全都噤若寒蝉,哪个敢明言谏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比干赴刑,真是惨烈无比。”孙宾听了,顿觉此事实在残忍难办,不禁唏嘘慨叹,王栩也是显露无奈表情。

两人沉默良久,也是为商朝比干,这样一位贤良忠臣的惨死,感到无比的悲痛与惋惜,不约同时陷入沉思当中。等时过片刻,孙宾忽然问道:“比干之死,恐怕要影响不小,那商朝定会因此受害不浅,这纣王不是自毁栋梁吗?”王栩便道:“比干为多年朝中重臣,威望极高,如此惨死,却真的激怒了众臣,外邦诸侯对纣王的倒行逆施,早已深恶痛绝,于是多处发生反叛,让商朝加速了灭亡。齐国的先祖姜尚太公,就是辅助周武王反抗商朝,从而灭亡其国,使周朝所代替,因其功高爵显,方才被分封到齐地,才成了你们祖先嘛!”孙宾忙点头道,祖上都是这样传说的。王栩便又指着上面土台道:“这个土台很有些来历,闻听说是纣王时修建的‘摘星台’遗址,便是那王宫中的楼殿高台,上有亭阁可供观景揽胜,是纣王与嫔妃赏玩戏耍之处。闻说那姜尚被命监修,却不愿做这劳民败国之事,才被迫逃离商朝国都,躲避到西域投奔周国,也不知是真是假?恐是后人编造之说,已无从查考喽!咱可登上去观看一番。”说完淡然一笑,孙宾忙说好。

这正是:朝歌土台立城中,

传说原名为摘星。

荒丘一座历千古,

却闻良相惨开胸。

赤心一颗血沥胆,

为国舍命谏昏君。

令人垂泪祭英魂,

怀念贤臣比干忠。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