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土匪,众人斗文险取胜(2 / 2)

加入书签

志远闻此,怒从心生,读书人读圣贤书,落草为寇已是有辱斯文,杀人越货就更是伤天害理!这书也白读了!心里想着等办完这趟事,回来就找知县大人商量,出兵平了这匪患。

吃完晚饭,一行人就睡下了,但是佑民始终觉得不安,果不其然,深更半夜众人睡得正香的时候,土匪进村了。原来志远一行人行路之时,这帮人就盯上了,准备晚上来个包圆(也就是全部劫杀)!

听到土匪进村了,小伙子们也掏出了随身带着的弯刀,准备好好干一架。这时志远招呼一行人不要乱动,土匪人多势众,心狠手辣,硬拼他们绝不是对手!他要跟匪首好好谈谈。

见到众人没有抵抗,这时匪首就大摇大摆进村了,朝手下招呼:“带这帮人的头过来!”志远被带了过去,其他土匪砍开了捆货的麻绳,卸下来发现是蜀锦,当时乐开了花,匪首看了后也说道:“看来今天发财了啊,兄弟们”,这时志远却说道:“这蜀锦说着贵重,但是吃也吃不得,穿在身上还不如棉麻耐用。我看它要卖了钱,换了米粮才有用哦!”,匪首不屑的一笑:“那杀了你们,我们兄弟伙儿背出去卖了,自然就变成了钱!”,志远又说道:“这蜀锦岂是一般老百姓买得起?只有朝廷的达官显贵、王公贵族们才会买,你们要去卖锦那还不是自投罗网?”,众人顿时傻了眼,这时志远又朝匪首做了一个揖,说道:“在下王志远,望各位英雄好汉放我们一马,回来必当好好报答。”,这匪首却问:“怎么报答?”,志远回答道:“待卖了山货,我们换了米粮回来,分当家的一半,怎么样?”,这匪首眼里闪着滴溜溜的寒光,他心里盘算着,自己拿着这批锦,确实作用不大,待到这帮人卖了锦换了米粮回来,势必要再经过川陕交界的地方,到时候我杀光抢光岂不更好?

这时他想拿出自己的惯用伎俩,对对子,对上了的继续赶路,分文不取,对不上的人留下做苦力,其实是做人质,确保志远要回来经过此地。志远其实心里也明白,但是此时已无他法,只希望大家都能对上!

这匪首把众人一字排开,志远是第一人。“风云三尺剑”,志远略一沉思“花鸟一床书”,众人大叫“好”;“弹指声中千偈了”,佳斌对道:“拈花笑处一言无”,众人又大叫:“好”。话说这匪首这些年来,颇以为自己有点本事,就靠肚中这点墨水降服了这么多手下,却不料今天遇到了对手,还是一堆,不由得把这些年收集的对子都倒了出来,“老拳博古道”“儿口嚼新书”…,“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等到文双对完,就轮到大牛了。这大牛斗大的字都认不到一个,哪懂什么对对子啊,众人不由得心头一紧,手心冒汗。这匪首此时也是急火攻心、江郎才尽,只得出了一个“一竹一兰一石”,大牛思考了下,也不知道怎么就冒了句“有节有香有骨”,众人无不大叫:“好”。

这匪首此时傻眼了,活见鬼了,今天一个都没有对赢!但是此时还有这么多兄弟在场,自己说出去的话又不能更改,怕把自己这么多年树立的形象给毁了,连忙说到:“今天遇到才子一大堆,我曾经也是读书人,也高兴得很啊,我想要跟志远兄弟拜把子,不知意下如何?”,其实他一是需要下台,二是想让志远放松警惕,回来时还走此路。志远也就将计就计,佯装什么都不知道,高高兴兴拜了把子,带着众人背上货物就走了。才出匪窝不远,众人迈开两腿,飞也似的跑了起来,他们怕土匪后悔!也不知道跑了多久,天都已经蒙蒙亮了,才停下。再回望那片山,已在百里之外,众人这才放下心来。这时志远才问大牛是怎么对出来的,大牛回答:“以前去李老爷家,经常看他画竹子和石头,他说竹子结巴多是有节,节气的节;石头硬,那叫有骨,傲骨的骨;兰花有香是我自己编出来的”。众人也都傻眼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匪首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大牛是个大字不识的粗人,志远也笑着说道:“有慧根,孺子可教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