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洛阳城热闹非凡,讨饭郎戏耍刁蛮。(1 / 2)
位于中原腹地的洛阳城,是一个人口稠密,商贾云集的地方。
“洛邑城”是它最初的称呼。城南有条洛水河,和它擦肩而过,因为水之北谓为“阳”,所以才有了现在“洛阳城”的叫法。
它东临嵩岳,北依太行,西靠秦岭,南望伏牛山,又兼具黄河之险,易守难攻,因此,数代帝王都曾定都于此。
毕竟是国都,亭台楼榭,雄伟秀美;街道纵横,商铺林立。在当时所有的城池中,如果洛阳城称第二,没哪座城池敢称第一。
能称得起第一的,还有鲜艳飘香的牡丹花。
三月,仲春。洛阳城到处花团锦簇,香气袭人。这里的女人们,也许受到牡丹熏陶的缘故吧,个个面容娇艳,像被细雨湿润的花蕾,美得摄人心魂!
越是繁华的地方,漂亮的女人就越多。毫不夸张地说,牡丹和美女,是洛阳城最亮丽的两道风景。
有美女,有鲜花,怎能没有男人?
可惜的是,每到牡丹绽放,美女如云的季节,天公大都不作美。当地有俗语:三月三,春正欢,老天爷,雨不断。
冒雨赏花看美女,绝对是件很扫兴的事情。所以,每年快到仲春的时候,人们焚香祷告:老天爷,别下雨,杀猪宰羊感谢您!
今年,老天爷终于开眼了!
深蓝色的天空,连一丝浮云也没有。暖风徐徐,阳光正好,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好!
城内花市里的人流,赛过滚滚洛河水。大家只能侧身而行,甚至挤得脚不连地。
可怜的男人们,满头大汗地在女人堆里钻来钻去。他们兴奋地叫嚷着,眼冒绿光。
可怜的女人们,戒备森严的样子,却难以遮掩眉间的窃喜之色。偶尔会传来嗔骂声:“挨千刀的!往哪蹭?”
如果说女人们来洛阳是为了赏花,那么,男人们来洛阳则是因为牡丹。
有骚客写诗道:洛阳仲春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
纵然牡丹倾国色,难消美人一夜情。
这天的清晨,浓雾弥漫着整个中原腹地,使得千年帝都洛阳,幻若仙镜。
正阳街,洛阳城最大的花市。一大早,花农们便踏雾而来。他们或肩挑,或车推,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由于一路奔忙,全身热气腾腾,在茫茫的大雾里,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是否从天上而来。
沉寂了一夜的花市,在晨曦中被花农们唤醒,随着涌入的花农越来越多,花市逐渐热闹了起来。寒喧声和争夺摊位的声音,不绝于耳;男人们放肆的笑声,和女人们的抱怨声,交织在一起。它们共同组成了花市一天中最早的序曲。
太阳爬上了东边的楼顶,浓雾渐渐散开。微微湿润的街面,散发着花香和尘土的气息。街道两边的商铺,也在这种混杂的气息中,敞开了大门。
赶花市的人们涌进来了!有的三五成群勾肩搭背,有的独来独往东瞅希望。此时,还不是交易最旺的时候。一般来说,这些赶早的人们,先把花市逛个遍,货比三家,临近中午时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才完成交易。
花农们早就熟知这些套路,所以并不着急。他们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偶尔给花洒点水,或者和熟人攀谈几句,打探一下今天的行情,为即将到来的交易,做到心中有数。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清脆而有节奏的竹板声从东边传来,使得渐渐喧嚣的花市,充满了动感的旋律。接着,便听到略显稚嫩的说唱声:
“打竹板,响连声,过路的君子认真听。
我是一个穷光蛋,初到贵地来讨饭。
麻烦诸位给方便。
方便之人多行善,你家儿孙是好汉。
方便之人多行好,财禄福寿少不了!”
只见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迎着薄雾,披着霞光,一瘸一拐走来。浑身褴褛片片,枯黄的头发乱如蓬蒿;面色漆黑,两眼却闪着星光。左腿好像短了半截,走路歪斜扭曲,全凭腋下一根黑亮的拐杖支撑起半个身躯。他脖子上挂个百搭袋,在胸前荡来荡去,右手持数片竹板,一路踉跄而行,边走边唱。
洛阳贵为皇都,就富裕而言,全国首屈一指。所以,形形色色的艺人大都云集于此,图的是混口饭吃。
这个跛脚少年,明显的是一个以艺养身的讨饭郎。以竹板作乐器,根据眼前的人或物,临场发挥,即兴说唱,凭的是反应机敏,巧舌如簧。经常能口吐莲花,讨得客人高兴,从而得到施舍。这种说唱的形式,当地称之为“莲花落”。
这种艺人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去。语言诙谐,演出时经常引来围观。
“洛阳好,洛阳妙,洛阳今天我来到。
先拜天,后拜地,再拜拜诸位姊妹和兄弟。
请各位,多照顾,我不讨饭没活路。
体力弱,腿又跛,我不讨饭没法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