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武之道(2 / 2)

加入书签

不过毕竟北方是尚武之风,北方的文人比起中原自然还是会差一点的。但是自从贺赖羽之改变了这个场景。贺赖羽之别看只有十六岁的少年,但是已经熟读各类经典,对于许多经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这十六岁的少年会将中原派来的宿儒都说的哑口无言,而且贺赖羽之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胡人,输给一个胡人这让多少中原所谓的大儒颜面尽失,回到中原之后就闭门不出。</p>

贺赖羽之的大名很快就传入中原,中原已经流传一个北方神童的故事。而郝连珏也很满意贺赖羽之的表现,当即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不过贺赖羽之还是得不到他父亲的重视。他父亲始终认为这个儿子只会耍嘴皮的功夫,根本不会其他东西,一点也没有贺赖部男儿应该有的沙场雄风。其实这个观点很多来自草原部族的人都会有,欣赏贺赖羽之的也不过是仆散文彦而已。</p>

仆散文彦在靺鞨人中也是这样少数的异类,但是至少也是弓马娴熟,不会太丢脸,而贺赖羽之的弓马也不过在靺鞨人看来就是会这个层面而已,他总是有事没事捧起书来读,但是从没有看过他纵马驰骋的样子。从小贺赖羽之就是这样,喜欢和家中的汉人奴隶在一起,汉人奴隶中不少人是识字的,也读过一点书,他们就成了贺赖羽之的启蒙老师。在他们的引领下,贺赖羽之进入书本的海洋。‘</p>

一样进入书本的海洋,贺赖羽之就再也不出来了。从他捧起第一本书以来到现在可以说贺赖羽之已经博览群书了。肚子里全是文墨,自然不会有地方再放得下弓马。文武全才自然是最好的,可是这个天下有多少文武全才。不过贺赖羽之还是有他独特的能力,他来到翰林院之后,郝连珏给他一个任务,就是翻译汉人的经典为靺鞨语。这对于贺赖羽之来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p>

靺鞨人可以马上夺天下,但不可以马上治理天下。这是郝连家族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郝连珏十分注意文化的建设,至少要进行文字的普及,让草原各部至少懂得国语,不然行军打仗都没有办法交流。可是尚武精神不能磨灭,尚武精神一旦磨灭,靺鞨大燕恐怕很快就要亡国了。多少草原部族入主中原之后文恬武嬉,尚武精神逐渐磨灭而导致最后国家的灭亡,对于郝连珏来说这是前车之鉴。</p>

为了保持靺鞨人的尚武精神,郝连珏规定上至皇家,下至草原各部的平民,从小就要接受骑马射箭的教育,骑射是国家的根本,是不可以忘记的。各部之中骑射功夫好的,无疑高强之辈还会得到国家的表彰。每年各部盟会比试骑射之时,胜出者都会得到国家的表彰,赏赐,而且还会走上仕途,成为未来大燕领兵打仗的将军。将军的俸禄比起同级的文官还是优厚的,而且非军功不得受爵的规定也让军人享受很高的地位。</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