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章 天下之名士 皆出于颍川(1 / 2)
汉代私学遍布中原各地,尤其颍川最盛。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授徒。最著名的就是:颍川书院。颍川士人不仅能从书院中学到精深的法家、儒家的知识,也从这些名士大家那里学到很多政治经验。而且这些私学中的士人还相互结交,互相影响。正所谓:天下之名士,皆出于颍川。</p>
如王烈与陈纪、陈谌交好,杨充与荀爽、李膺相友善,李膺与郭太相友善等等,不胜枚举。有此得天独厚的受教育的条件,使得颍川人才辈出。颍川书院无疑相当东汉末年最高学府,就是东汉年间清华北大的存在。</p>
书院的创始人就是陈寔,陈寔去世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可以想象到陈寔所授生徒之多,颍川书院的名头之大。如今的院长乃是颍川隐士胡昭,表字孔明,这是一个极其固执的老头儿,在陈寔去世的遗命中,让他接管书院。为此才重新出山。</p>
老头子平日里很少授课,极其喜爱书法,总是闭门不出,精研书法。并且还是钟繇的大师兄,二人师从东汉闻名的书法家,刘德升。并且书法齐名于世,“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并称“钟胡”。</p>
颍川有四姓,陈,荀,钟,韩。首当其冲的巨族便是陈氏。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p>
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从“颍川四长”的陈寔开始到最后的陈泰在东汉末至魏晋末都是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扛鼎名士。</p>
如今书院年轻一带的翘楚已经崭露头角,以颍川荀家最为出色。其中荀彧、郭嘉二人深受胡昭的喜爱,可谓颍川书院的领军人物。世家公子都以荀彧为傲,寒门子弟则推崇郭嘉。二人关系极为亲密,可谓形影不离。</p>
这一天,蔡邕来到卫将军府,公孙先带着蔡琰前来迎接。蔡邕被公孙先让到正堂,老头子乐呵呵的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看了看椅子上铺着的白虎皮,问公孙先道:“孟知啊,这白虎皮不是何进之物吗?”</p>
公孙先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抄了何进的家以后,我本来将此物进献了给天子,天子又赏赐了我,这可是件宝物,冬暖夏凉。岳父大人若是喜欢,小婿就送给您了。”公孙先自然是隐瞒了贿赂何进的事。</p>
“君子不夺人之美,更何况这是天子所赐,老朽断不能收。”蔡邕连连摆手。</p>
公孙先也不再赘言,蔡琰眨着美目,柔声问道:“父亲此来,莫不是有要事找孟知商议?”</p>
蔡邕轻抚银髯,眼珠子一转,笑道:“哦,也无甚大事,就是来看看我的乖女而已。”</p>
“哼,还不告诉我呢!那我就先走了,你们商量吧。”蔡琰蕙质兰心,就知道蔡邕无事不登三宝殿,朝蔡邕施了一礼,翩然而走。</p>
蔡邕笑着指了指蔡琰,说道:“这丫头还是这么无礼,孟知啊,你要多担待着点。”</p>
“岳父大人严重了,昭姬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娶妻如此,夫复何求。”公孙先笑着说道。</p>
蔡邕听罢,心里老怀大慰,而后说道:“孟知,此次前来却是有事相告。颍川书院的胡昭孔明诚邀老朽前去讲学,他信中言道让你也一同前往。我自作主张在回信中答应了下来,你莫要见怪。”</p>
公孙先一听,欣喜不已,咧着嘴傻笑,心中暗道:颍川书院可是名士云集之处,若是能去挖回来一个两个那就赚大发了!</p>
“孟知因何发笑呀?”蔡邕打断公孙先的思绪,问道。</p>
公孙先收敛了心神,说道:“久闻颍川书院大名,神往已久。孔明先生既然提及到了我,我既然是岳父之徒,自然是伴随岳父大人左右。”</p>
蔡邕听罢,说道:“好,那明日一早就出发,我就先告辞了。”公孙先急忙说道:“我去叫昭姬前来相送。”蔡邕摆了摆手说道:“不必了,你送我就行。”</p>
公孙先把蔡邕送到府门外,目送他上了马车之后,这才回府。心里美滋滋的,让下人去琼楼玉宇阁把徐邈叫了回来,公孙先要问问徐邈颍川书院的情况。</p>
不多时,徐邈匆匆赶来,额头上渗出汗珠,喘着粗气。来到正堂就问道:“公子急着找我有什么要事?”</p>
“没什么,别急,坐下。我就是问问,你对颍川书院熟悉吗?”公孙先看着徐邈问道。</p>
徐邈一看没什么要紧事儿,就坐了下来,喝了一口水说道:“公子您算问对人了,咱们琼楼玉宇阁可有不少颍川书院的学生,孟德兄跟他们关系交好,时常把酒言欢。”</p>
↑返回顶部↑